宋健

作品数:21被引量:33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上海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庄子张佩纶明遗民屈大均考辨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医药卫生更多>>
发文期刊:《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上海市教委科研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乐语“道古”的诗礼应用及文学意义被引量:3
《文学遗产》2020年第4期19-28,共10页宋健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诗经》与礼制研究”(项目编号16ZDA172)阶段性成果。
乐语中的“道古”属于礼乐仪式技能,用于衔接诗和礼乐仪式。“道古”由“言古”和“剀今”构成,“言古”指在仪式中称引诗等古代经典,“剀”有规谏之义。礼乐仪式通过“道古”对诗等经典加以整合,确立以先王遗烈为中心的权威话语体系,...
关键词: 礼乐仪式 乐语 道古 
从“为亡为”章看楚简《老子》的性质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3期1-9,共9页宋健 
2018年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学科共建项目“女乐与两周文学的转型”(GD18XZW10);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创新类项目“明遗民对庄屈的融通与阐释”(2017WTSCX034)。
与其他版本相比,郭店楚简《老子》甲编“为亡为”章缺少了“报怨以德……故终无难”一段文字。这并非由漏抄或注文掺入导致,而是另有原因。由于老子“报怨以德”的理念与儒家思想冲突,楚简《老子》的编选者作为儒家后学,故将此句删去;...
关键词:郭店《老子》 报怨以德 儒家化 “为亡为”章 
庄辛行年考辨二则被引量:1
《河池学院学报》2019年第3期29-32,共4页宋健 
2018年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学科共建项目“女乐与两周文学的转型”(GD18XZW10);广东高校省级重大科研项目“明遗民对庄屈的融通与阐释”(2017WTSCX034);2018年汕头大学文学院“女性文化/文学”专项研究项目“女乐与两周文学的嬗变”(003-51001814)
庄辛是楚顷襄王时期的大臣,其事迹所载无多,仅见存于《战国策》《新序》《说苑》等典籍中。在庄辛为数不多的事迹中,时间线索比较清晰的当属其劝谏楚顷襄王之事,见载于《战国策·楚策四·庄辛谓楚襄王》和《新序·杂事二》。断代的关键...
关键词:庄辛 楚顷襄王 巫山 去楚之赵 
巫风音律民俗:郑声之淫再辨析被引量:3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159-164,共6页宋健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与诗歌创作演变研究"(10YJC751069);汕头大学国家基金培育项目"周礼乐语与周代文学"(NFC16005)
"郑声淫"实有双重含义,一指音律过度,商代炽烈的巫风推动七声音阶的成熟和运用。在仍使用四声音阶的周人看来,商乐在音律上超出了周乐的尺度,因而被称作"淫声"。后来郑声继承了这一传统,因而孔子斥之为"淫"。二指男女纵逸。巫作为精通...
关键词:巫风 音律 民俗 郑声   
《荀子·成相》文化渊源考辨被引量:3
《孔子研究》2017年第4期88-97,共10页宋健 
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10YJC751069);汕头大学国家基金培育项目(NFC16005)阶段性成果
对于《荀子·成相》的文化渊源,全文试从三个层面加以考辨,一是乐器辨名:"拊"是以糠填充的鼓类乐器,因齐人称糠为相,故又名"相"。"相"与"舂牍"是两类不同的器乐,在礼乐仪式中也承担着不同的作用;二是祝官文化:《成相》并非单纯的瞽矇文...
关键词: 成相 三言句式 祝官 文化归属 
荀子游说齐相年代考被引量:1
《中国文化研究》2017年第2期119-124,共6页宋健 
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与诗歌创作演变研究(10YJC751069);汕头大学国家基金培育项目;周礼乐语与周代文学(NFC16005)阶段性成果
《荀子·强国篇》中保存了一段荀子游说齐国国相的文字,大多数研究者都认为这次对话发生在齐湣王时期。然而,荀子在文中提及的诸侯形势和齐国内政,与齐湣王时代并不相符,反而更贴近齐王建早期的情形。本文以诸侯形势和齐国内政为线索,...
关键词:荀子 齐王建 游说齐相 
陈子龙“庄屈善怨”说述评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7期75-79,共5页宋健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项目编号:10YJC751069);汕头大学科研启动经费项目(项目编号:STF12014)
明末名士陈子龙在《谭子庄骚二学序》中,对庄子和屈原进行了个性化的解读,他认为二者皆有所怨。陈氏的观点虽有洞见,但也寓托着自己对政治时局和各人经历的愁怨与忧惧,实为六经注我式的解读,这开启了明遗民以各人情志阐释庄、屈关系的...
关键词:陈子龙 庄子 屈原 “庄屈善怨” 
《三子会宗论》中的遗民思想论析被引量:1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5期38-44,共7页宋健 
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与诗歌创作演变研究"(10YJC751069);汕头大学科研启动经费项目"庄屈并称现象研究"(STF12014)
觉浪道盛在《三子会宗论》中,视孟子、庄子和屈原同为儒家孤脉的传承者。他设立"怨与怒""天与人"和"生与死"三个命题,以孟子为标准,弥合庄子和屈原之间的差异,最终将三子会宗为一。道盛所论并非着眼于纯粹的学术研究,而是在特殊时代背...
关键词:《三子会宗论》 觉浪道盛 遗民 孟子 庄子 屈原 
道盛“三教并弘”思想述论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10-13,共4页宋健 
汕头大学科研启动经费项目"庄屈并称现象研究"(项目编号:STF12014)
出身曹洞宗的觉浪道盛,有着深厚的儒家底色,他主张以儒家为宗会通道、释,并由此实现三教的会通为一。其大致思路是先借用儒家易学原理,弥合佛教内部的差异,再将道家视作儒家的附庸,进而以儒家会通佛教,最终实现三教并弘。道盛三教并弘...
关键词:觉浪道盛 三教并弘 以儒为宗 
庄子国属问题述评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7期30-33,共4页宋健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与诗歌创作演变研究"(编号:10YJC751069);汕头大学科研启动经费项目"庄屈并称现象研究"(编号:STF12014)
关于庄子的国属,历来存在五种观点,即宋人说、齐人说、梁人说、楚人说和鲁人说。其中持"宋人说"者,多为战国后期及两汉时人,去古未远,其观点得到了普遍认可。后来又经过近现代学人的补证,"宋人说"已成为庄子国属的定谳。其他四说,各有...
关键词:庄子 国属 蒙地 商丘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