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凤英

作品数:8被引量:2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太原师范学院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假借古人古籍整理立言历史溯源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郭沫若学刊》《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文史知识》《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谈“茆”字的讹变及其在文献中的使用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期106-108,共3页乔婷婷 李凤英 
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山西方言古语词研究[晋规办字(2017)2号]
文字在使用过程中会发生字形的变化,其中有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但有的只是偶然因素所致的讹变。通过考证讹变字的演变始末,找回它们讹变前的字形,对后人在阅读文献中正确认识和研究古文字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对“茒”的讹变过程进行了考...
关键词: 讹变 假借 “茒” “茅” 
甲骨文“■”字考论——两版《甲骨文字研究》的研究系列之一
《郭沫若学刊》2018年第1期46-51,共6页李凤英 
2016年度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项目"郭沫若与唐兰甲骨文研究的对比研究"(GY2016B01)的阶段性成果
郭沫若在第一版《甲骨文字研究》中遵罗振玉、王国维说把"■"字释为"羊",第二版中释为"■"字,后来于省吾又释为"羌",于说建立在对"■"字的形音义方面及民族志、纸本文献材料方面详实论证的基础上,所以,其结论现在被大多数学者接受。但...
关键词:甲骨文   形近字 
话“圭”
《文史知识》2018年第1期119-123,共5页李凤英 
一 “圭”之寓义 “圭”的古文字形作“硅”,从“玉”。汉代刘向《说苑·修文》:“圭者玉也,薄而不挠,廉而不刿,有瑕于中,必见于外。”玉以其刚直而不失温润、坦诚而纯洁的品质,很早就赢得了祖先的喜爱。《说文解字》:“圭,...
关键词:《说文解字》 长方形 “玉” 段玉裁 品质 诚信 字形 古文 
古籍整理中不可代古人立言被引量:1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76-79,共4页李凤英 
祖先留下的浩瀚古籍记载了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传承古代文明成果,首先要准确地理解这些文献。在整理研究古代文献时,存在的一个最大隐患就是"代古人立言"。我们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受着现代汉语语感的影响,这样在解读古代的文本时往...
关键词:古籍整理 语言 历史溯源 
五台山景物的审美元素解析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26-28,共3页李凤英 
五台山的胜景在佛文化的笼罩下有其独特的意蕴:山形、菩萨的发髻和松树的外形都呈独特的螺旋状,昭示着五台山是一个天然的佛教圣地;山间随处可见的龙的形象,象征着龙守护佛法的忠诚;灿然开放的金芙蓉与闲逸的野鹤象征着僧人超然于世外...
关键词:五台山 审美元素 佛教文化意蕴 
五台山地名词异写形式分析二例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88-89,共2页李凤英 
在研究有关"滹沱河"、"泰戏山"历史文献的基础上发现:"滹沱"是一联绵词,"滹"、"沱"的不同异写形式之间是同音假借的关系;"泰戏山"写作"秦戏山"、"戏山"则是因字形相近而误。
关键词:滹沱河 泰戏山 异写 联绵词 讹字 
假借中一些特殊语音关系的分析被引量:1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49-51,共3页李凤英 
假借是一种以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表示与这些字的本义没有任何关系的意义的用字现象。通过对1 761组假借字的上古音分析,可以发现:音近假借字表假借义的音与表本义的音大多符合王力先生提出的上古音声母与韵部变转规则,但也存在一些例外。
关键词:假借 特殊语音关系 分析和描写 
浅析榆次方言中L、U不拼的现象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89-89,共1页李凤英 
从历史语音学的角度来分析榆次方言中l不与u拼 ,n不与u拼 ,l+u与l+uo、l+ou同音 ,n +u与n +uo同音等现象 ,结果表明 :在榆次方言里 ,舌尖中、浊这两个发音要素使其后的u变成了 。
关键词:榆次方言 历史语音学 舌尖中音 浊音 语音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