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海怀

作品数:9被引量:16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翻译日语文化修辞角度拟态词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新闻与传播评论》《牡丹江大学学报》《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绵阳师范学院学报》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日本近代化模式”及其官制“舆情”走向被引量:2
《新闻与传播评论》2018年第4期14-21,共8页卓南生 杜海怀 
2018年是日本"明治维新150周年"。相对于"明治维新百年祭"(1968年)日本政府的高调庆祝和精心策划的一系列大型"演出",今年的日本官方显得格外低调。但在这种低调的表象下实际上隐藏着日本当局紧锣密鼓的修宪路线。回顾半个世纪前日本当...
关键词:明治维新 国论二分 近代化模式 修宪 
浅谈日本澡堂文化被引量:1
《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年第11期99-101,共3页杜海怀 
日本的澡堂文化历史悠久,独具特色,它在日本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在澡堂和温泉的背后隐藏着日本人少为人知的审美观和价值观。本文从澡堂的由来、澡堂自古与寺庙和妓院之间的联系以及现代澡堂的发展等多个角度加以论...
关键词:温泉 風呂 銭湯 遊廓 中日对比 外交策略 
汉文训读法的翻译学思考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9期113-117,共5页杜海怀 
"华侨大学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编号:08HSK20
作为汉诗日译的主要形式,汉文训读法是否可以称之为真正的翻译?本文站在现代翻译学的立场,就汉文训读法的汉字配读、句法结构转换、诗歌翻译的意象再现等问题,来重新审视汉文训读法的局限性与问题之所在。
关键词:汉文训读法 翻译学 诗歌 
语言与文化特质之间的翻译被引量:2
《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年第9期93-96,共4页杜海怀 
华侨大学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编号:08HSK20
语言文字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异文化之间的交流离不开语言的转化。翻译时要特别注意文化的特质。要在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历史背景、风俗习惯、价值观等的基础上贴切翻译,并需要尽量克服将目的语放在母语的语言背景下考虑。本文从语言、...
关键词:语言 文化 翻译 特质 
浅议日本汉文训读法翻译中国诗歌的局限性被引量:2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437-440,共4页杜海怀 
汉文训读法是汉诗日译的主要形式。在日本,几乎所有的汉诗集,包括初中、高中的《国语》课本中所选用的汉诗,都是以汉文训读法的翻译形式出现。但是,训读法在汉字的配读、句法结构的转换、诗歌意象的再现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关键词:汉文训读法 汉字配读 句法结构转换 诗歌意象 
廖承志、池田大作与中日邦交正常化被引量:4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1-8,共8页杜海怀 
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30周年,回顾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历史进程,廖承志作为中国政府对日工作的最高负责人,在发展中日友好和推动两国关系在官方和民间两个层次上同时发展发挥了独特的历史作用。同时,中日邦交正常化也是日本对华...
关键词:廖承志 池田大作 中日邦交正常化 
从修辞角度看日语拟声、拟态词的翻译被引量:4
《日语知识》2003年第11期42-44,共3页杜海怀 
日语的拟声词、拟态词为数众多,且使用的频率极高.可以说掌握拟声、拟态词是学习日语和了解日本人的思想感情不可缺少的一方面.小文想在此讨论一下拟声、拟态词汉译时的几种基本模式.
关键词:修辞角度 日语 拟声词 拟态词 翻译 
中日谚语在翻译时的差异被引量:1
《日语知识》2003年第5期19-19,共1页杜海怀 
文化表征着传统和信仰,我们一出生就浸润其中.我们的一切行为,包括语言的表达方式,也因此受到文化的制约.不同的文化需要沟通,这种沟通离不开翻译,因为语言文字是文化的最重要的载体.而翻译的方法与特定的技巧探讨也必须建立在对文化的...
关键词:谚语 翻译 汉语 日语 文化 
白鱼与凝脂──从美女描述看中日文化差异
《日语知识》2001年第5期30-31,共2页杜海怀 
一 翻开<日本风情入门>这本书的第一页,便可见到这样一段文字叙述: "日本四面临海,陆地面积狭小,从山顶注入大海的川流湍急.在清流处,可钓到香鱼及其它鱼类."
关键词:中日文化 中国文化 谜底 文化特征 文字叙述 日本文化 差异 日本文学 文学作品 大海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