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世真

作品数:20被引量:47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电影电影语言小说文本线性叙事电影符号学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文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当代电影》《电影评介》《视听纵横》《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电子游戏改编电影的基因裂变与跨界风险被引量:3
《当代电影》2018年第10期32-37,共6页杨世真 
国内主流研究对电子游戏改编电影所持的乐观积极立场,与其历史上的美学与商业双双失利形成很大反差。电影的创作主体、文本形式与观众定位等核心要素对改编形成了制约,引发二者间的基因裂变与跨界风险。忽视二者的界限,势必对电影的本...
关键词:电子游戏 改编 互动性 电影的不纯性 第四堵墙 
中国电影符号学研究中的基本问题
《中外文化与文论》2017年第1期207-221,共15页杨世真 
广东省引进宣传思想文化高层次人才项目(粤财教[2015]554号);广州市高等学校第五批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穗教高教[2013]22号)资助
麦茨式电影符号学在西方的确走入了死胡同,但不能把麦茨式电影符号学等同于电影符号学本身。电影符号学要重新出发,前提是对电影符号学的如下基本问题作出合理的回答:(1)就学科现状来看,电影符号学虽在西方式微,但在当代中国获得了新的...
关键词:麦茨 电影符号学 语言符号学 电影语言 大理论 
《伊豆的舞女》:非电影化小说电影改编的困局与突破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7期90-96,共7页杨世真 
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0&ZD135);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1YJA760087)
《伊豆的舞女》的小说文本具有一些"非电影化小说"的特点,给这部小说的电影改编增添了额外的难度。但是电影编导在现有小说文本的基础上,依据电影语言的表现规律,通过突出运动性场景、突出民俗的可视性、强化线性叙事等处理手段,使得《...
关键词:《伊豆的舞女》 非电影化小说 电影改编 
影视改编与文学经典传播途径的革新被引量:3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69-72,共4页杨世真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1YJA760087);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0&ZD135);广州大学人才引进科研启动项目(2001YSZ2)
从传统文学的立场出发,早期的电影不被看作是一种叙事的艺术。但与此相对照的是,新生的电影对传统文学的改编,从它诞生的那一刻开始,就未停止过。电影及后来的电视对文学经典改编,一方面帮助电影度过最初的危机,促进了整个20世纪影视艺...
关键词:影视改编 文学经典 传播革新 
美国类型电影观念中国化接受中的变异问题被引量:7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60-68,133,共9页杨世真 
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美国类型电影中的‘非类型化叙事’及其启示>(11YJA760087)阶段性成果;2011年全国博士后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类型电影叙事中的‘变异叙事’研究>(49-1119)的阶段性成果
美国类型电影观念在中国的传播大致可分三个阶段:觉醒期(1986—1994)、震荡期(1995—2001)、深化期(2002至今)。其传播过程中主要发生如下变异或问题:两国类型电影产生、生存与发展的背景被忽略;类型电影概念被无限泛化;用电影的本土化...
关键词:类型电影 接受 变异 
新中国60年狄更斯研究之考察与分析被引量:9
《外国文学研究》2011年第4期60-69,共10页殷企平 杨世真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中国外国文学研究60年"【项目编号:09&ZD07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杭州师范大学勤慎研究项目"资助
建国后的狄更斯研究主要可分为建国至1966年、1966年至1980年、1981年至2010年三个时期。自1981年始,狄更斯研究专著及论文数量剧增,涌现出一批标志性的研究成果;研究范围更加广泛,研究方法更加多样,研究环境及研究条件大为改善,标志着...
关键词:新中国60年 狄更斯研究 时期 繁荣 问题 
电影叙事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被引量:14
《当代电影》2009年第11期118-120,共3页杨世真 
在我国电影叙事学研究方兴未艾之际,对以下三个问题的追问显得尤为必要:能否摆脱电影符号学的附庸地位,能否真正确立叙事介质在研究中的中心地位,能否正确处理经典电影理论与现代电影理论的关系。
关键词:电影叙事学 电影符号学 文学叙事学 叙事介质 
“进步”神话的祛魅——评殷企平的《推敲“进步”话语——新型小说在19世纪的英国》被引量:1
《外国文学研究》2009年第5期167-169,共3页杨世真 
《推敲"进步"话语——新型小说在19世纪的英国》一书揭示了19世纪英国主要小说家对主流"进步"话语的共同焦虑,彰显了被主流话语遮蔽的社会情感结构。全书突显了与国外学术界对话的意识,对当下中国社会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而重拾文学研...
关键词:19世纪英国小说 意识形态 文本细读 
试析曲解反低俗化整改令的五种形式
《电视研究》2009年第7期65-67,共3页杨世真 
2006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影视传播中的失德现象与和谐社会建设"〈项目批准号:06CXW001〉的系列成果之一
今年年初以来,国家广电总局再出重拳,对情感类节目、剧目低俗化倾向发出整改令,受到绝大多数家长、学校与社会有识之士的热烈欢迎与坚决拥护。然而,像以往历次的情况一样,自整改令发布以来,也出现了一些不理解、不支持乃至抵触的...
关键词:低俗化倾向 整改 曲解 国家广电总局 情感类节目 专业人士 认识水平 情绪 
再谈中国电影语言的现代化——由“莎士比亚式”台词说开去
《文化艺术研究》2009年第1期191-199,共9页杨世真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影视传播中的失德现象与和谐社会建设"(项目号:06CXW001)的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主持人为杨世真
所谓的"莎士比亚式"台词从叙事功能、台词写作、台词呈现、声音制作等方面来看,都违背了影视艺术的媒介属性,也是对莎士比亚戏剧台词的误读。中国当代影视剧创作中对所谓"莎士比亚式"台词的热衷,突出地表明了中国影视语言现代化的目标...
关键词:莎士比亚 台词 大明宫词 电影语言 现代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