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远明

作品数:12被引量:62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西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更多>>
发文主题:兼及词义《汉语大词典》碑刻汉魏六朝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文献》《方言》《中国语文》《辞书研究》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字词考释两篇 从“息”、“媳”二字看形旁类化对词义的影响被引量:14
《中国语文》2006年第4期377-379,共3页毛远明 
文字作为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本身不是语言,但是它记录语言,因而会以各种方式对语言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形音体系的汉字,字形与它所记录的词义之间存在某种默契和对应,人们对文字的改造又总是想方设法试图让字形尽可能...
关键词:类化 词义 汉字形体 考释 字词 形旁 书写符号系统 使用环境 心理作用 非理性 
汉魏六朝碑刻文献语言研究的思考被引量:11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165-171,共7页毛远明 
汉魏六朝碑刻语料时代确定,真实性强,数量丰富,内容广泛,有较高的语言研究价值。根据碑刻文献的语言风格、特点,其主要研究价值在文字、词汇方面,音韵的研究也有一定价值,语法研究方面则意义不大。由此提出了碑刻语言研究的基本内容和...
关键词:碑刻 汉魏六朝 语言研究 价值 
汉语文化词语释义问题被引量:8
《辞书研究》2004年第3期9-15,共7页毛远明 
汉语词汇包容着无比丰富的文化内涵。对文化词语的解释 ,除了通义词语释义方法普遍适用之外 ,还应有特殊的思路和方法。文章就文化词语的释义方法提出个人意见 ,并就语文辞书文化词语条目的释义问题举例进行讨论。
关键词:汉语 文化词汇 词义 文化内涵 词源 
《汉语大词典》同形字处理辨正被引量:6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168-172,共5页毛远明 
用同一个字形记录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之间没有内在联系的词 ,这样的字称同形字。讨论汉语字词关系时 ,同形字问题不可逾越 ,字典辞书的编写也必须妥善处理。《汉语大词典》在这方面做了许多工作 ,但是也还存在不少可商榷之处 ,如“但”...
关键词:同形字 《汉语大词典》 辨正 
读汉魏六朝石刻札记——兼及石刻词汇研究的意义
《成都师专学报》2002年第3期63-66,共4页毛远明 
文章通过对“居盈”、“则百”等最早见于汉魏六朝石刻的词语的解读和分析。充分说明汉魏六朝石刻在汉语词汇研究、尤其是在汉语词汇史研究方面的重要作用,从而强调了石刻词汇研究的意义。
关键词:汉魏六朝石刻 词汇史 词汇研究 《汉语大词典) 
读汉魏六朝石刻词语札记——兼及石刻词汇研究的意义被引量:4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6期56-60,65,共6页毛远明 
本文考释了汉魏六朝碑刻中的词语七则,纠正了语文辞书释义方面的错误,补充了语文辞书词目的缺漏,对汉语词汇史研究、辞书编纂以及石刻文献的正确识读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汉魏六朝 石刻词语 词汇研究 词义 碑刻 汉语 
释四川方言词“老革”被引量:4
《方言》2001年第3期286-287,共2页毛远明 
根据现代方言和古代典籍,本文认为《三国志》中“老革”的“革”也是“老”之义。
关键词:四川方言 《三国志》 古代典籍 现代 
《史记》田完、赵衰、赵盾谥辨正被引量:1
《文献》2001年第3期276-277,287 ,共3页毛远明 
名、字、谥、号是史书记人的基本内容之一.《史记》中的谥时有错误,历代研治《史记》者多未予注意,有必要加以辨正.
关键词:敬仲 田完 《左传》 世家 赵衰 《左氏春秋》 《史记》 赵盾 
四川方言词语杂释——兼及方言词语的文学记录被引量:2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72-75,共4页毛远明 
本文选择仍然活跃在四川话中的 3个方言词 ,对其含义加以诠释 ,同时探讨它们在典籍记载中的文字书写形式 。
关键词:四川方言 词语 杂释 
《汉语大字典》引证中存在的问题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4期9-13,共5页姚一斌 毛远明 
本文就《汉语大字典》引证中存在的九个方面的问题各举数例提出来讨论 ,指出其错误 ,加以修改订正 ,供使用和修改《汉语大字典》时参考 ,也为辞书编撰的书证处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汉语大字典》 引证 释义 舛误 注文 正文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