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德海

作品数:21被引量:22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苏州科技学院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文法唐宋派文从字顺集大成杜甫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红楼梦学刊》《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江汉论坛》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辞涩言苦”与“简而有法”:归趣迥异的两种文法论范型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2期36-43,共8页陆德海 
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宋元文法论"(14BZW067);苏州科技学院基金项目"宋代儒学发展与文章学的建立"(XKR201204)
柳开与欧阳修一为宋初古文先驱,一为宋文代表人物,二人都有学习韩愈的经历,文论主张也深受韩愈的影响。然而,前者学韩而不至,声称古文"非在辞涩言苦",而其得意处正在"辞涩言苦","随言短长"说的旨趣则与韩愈"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皆宜"说...
关键词:文法 柳开 欧阳修 “辞涩言苦” “简而有法” 
从“简而有法”到“辞达而已”——论欧阳修与苏轼文章学的差异被引量:1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21-25,共5页陆德海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宋代儒学发展与文章学进程"(2013SJB750016);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宋元文法论"(项目编号14BZW067)的阶段性成果
欧阳修放苏轼"出一头地"之语,反映了欧阳修清醒的认知:意识到苏轼文章思想与自己截然不同,预感这个年轻后生的文学事业将是超越自己的别样存在。正当欧阳修引经据典为自己一生文章实践的理论总结"简而有法"说进行辩护时,苏轼也恰好在文...
关键词:欧阳修 苏轼 简而有法 辞达而已 
《五美吟》与林黛玉的心灵世界被引量:5
《红楼梦学刊》2016年第3期74-91,共18页徐乐吟 陆德海 
林黛玉的《五美吟》不仅具有强烈的历史批判精神和显著的叙事结构功能,作为一个有着严密的内在情感发展逻辑的有机整体,它更是林黛玉本人心灵世界的一次直观展示。五首诗依次披露了林黛玉对于生存与生命价值的思考、对于爱情的焦虑以及...
关键词:林黛玉 五美吟 红楼梦 
“简而有法”与“辞达而已”:对比鲜明的两种文法论范型被引量:2
《中国文学研究》2016年第2期66-69,共4页陆德海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宋代儒学发展与文章学进程"(2013SJB750016);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宋元文法论"(14BZW067)部分成果
欧阳修与苏轼虽然同为北宋诗文革新的领袖,交谊甚厚,但二人文章学思想并不相同。欧阳修"简而有法"说植根于其儒学思想,与其史家身份相符,是对经学命题的文章学转化;苏轼则对"辞达而已"进行了创造性的解读,赋予"辞达而已"以"随物赋形"、...
关键词:欧阳修 苏轼 简而有法 辞达而已 
论茅坤的唐宋派领袖地位被引量:1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33-44,共12页陆德海 
江苏省2013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宋代儒学发展与文章学进程"(2013SJB750016)
茅坤唐宋派领袖地位的形成得益于唐顺之的弃文入道,他与唐顺之貌合神离的关系是两者学术立场不同的体现。唐顺之提出"本色"论时已经完成了人生的第二次自我否定;茅坤则坚守文家立场,通过排击异端确立统宗的努力及以弘扬"情至"说为主的...
关键词:茅坤 唐顺之 唐宋派 “情至”说 《唐宋八大家文钞》 
才性论与清中叶古文思想的分化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57-61,共5页陆德海 
才性论是清中叶人们选择学术领域的重要依据。在才性论基础上,袁枚选择了"入文苑",为了提升文学的地位而建立起"古文之道形而上"的理论,将道学与考据逐出古文壁垒,从理论上把古文创作导向纯文学之路。章学诚则重"神解精识",倡"比事属词"...
关键词:才性论 古文 袁枚 章学诚 姚鼐 
“文法”、“修辞”的历史关联与现代学科界定
《中国文学研究》2013年第1期77-81,共5页陆德海 
苏州科技学院人文社科项目"宋代儒学发展与文章学的建立"(XKR201204)的阶段性成果
古代文法学即文章艺术论,不仅包括字句篇章的锻炼安排艺术,还包括艺术渊源论、接受论以及意境论、格调论、风神论等内容。经过朱熹、陈骙等人及明清众多文派的推动,文法学逐渐形成了以修辞为基础的理论体系,与文体学一起成为古代文章学...
关键词:文法 修辞 文法学 修辞学 
文法理念差异与秦汉派、唐宋派之争
《江西社会科学》2011年第6期91-99,共9页陆德海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中国文法理论史"(项目编号:07JC751003);江西省社科规划项目"文法理念差异与明清文派之争研究"(项目编号:09WX251)阶段性成果
在师法宜上与循序渐进两种不同文法理念之下,中国古代文法论中形成了宗法秦汉与宗法唐宋两种不同的理论主张,进而在明代形成了秦汉、唐宋两大对立文派。前者主张以秦汉文为学习典范,以求真为旨趣,以变化为目的,提出"格调"论、"一师心匠"...
关键词:文法理念 秦汉派 唐宋派 桐城派 
从御选文章看康、乾官方文章思想的转变被引量:2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84-92,共9页陆德海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中国文法理论史"(07JC751003)
康熙在《御选古文渊鉴》中提出了"辞义精纯"、"归于古雅"的文章标准,但在实际选评中,更注重文章的经济实用性,注意吸收前人的意见,具有集大成的性质。乾隆时期的《钦定四书文》、《御选唐宋文醇》以及《皇清文颖》等集,集中体现了清廷"...
关键词:清代文学 康、乾时期 御选文章 清真雅正 
《韩文考异》与朱熹的文法学研究被引量:4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92-100,共9页陆德海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中国文法理论史"(项目编号:07JC751003)
通过对韩文这个经典的校读,朱熹的文法学研究从对具体的字句篇章之法的分析、总结入手,集中发明了韩文文法"文从字顺"的一面,批驳了《韩集举正》的"好奇",对于现实中流行的怪奇文风具有正本清源的意义,起到了正视听、导后学的作用,为当...
关键词:朱熹 《韩文考异》 文法学 文从字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