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凡俭

作品数:12被引量:18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山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格鲁克歌剧改革歌唱呼吸洛可可风格历史境遇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音乐教育》《天津音乐学院学报》《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丁善德民歌改编声乐作品的审美探究
《歌唱艺术》2022年第10期34-38,共5页孙从犁 魏凡俭 
丁善德是我国现当代著名作曲家、钢琴家和音乐教育家,1947年留学海外。学成归来的丁善德在西方作曲技法的基础上,加入中国民族音乐元素,创作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包括交响乐《长征交响曲》《春》《新中国交响组曲》,钢琴独奏曲《春之...
关键词:丁善德 《槐花几时开》 钢琴独奏曲 儿童组曲 音乐教育家 民歌改编 新疆舞曲 传统民歌 
基于社会网络理论的艺术会展运营模式研究被引量:3
《山东社会科学》2021年第5期109-115,共7页魏凡俭 
艺术会展作为会展业的一种形式,是多个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利益相关主体构成的复杂组织系统,而系统的稳定运行有赖于建立有效的艺术会展运营模式。社会网络理论强调社会行动者的关系结构及其协同行动对于活动目标达成的促进效应,适合...
关键词:艺术会展 社会网络 运营模式 会展业 
浅析贝尔格《沃采克》中鼓手长的人物塑造被引量:1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32-38,共7页魏凡俭 
《沃采克》是20世纪杰出作曲家阿尔班·贝尔格以毕希纳的戏剧《沃伊采克》为脚本创作的一部无调性歌剧。自首演以来,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它的成功也使贝尔格一跃成为文化名人。歌剧中表现的小人物悲剧性结局最终是由上层社会的排挤、压迫...
关键词:沃采克 鼓手长 主导动机 人物塑造 
社会学视阈中格鲁克歌剧改革的历史境遇和使命被引量:4
《山东社会科学》2013年第6期72-75,100,共5页魏凡俭 
18世纪初的格鲁克歌剧改革在西方音乐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它上接蒙特威尔第"第二常规"中所倡导的歌词为主的原则,下启莫扎特古典歌剧中抒情与戏剧所达至的完美均衡境界。本文以社会学的视野,重构格鲁克歌剧改革时期的历史境况,...
关键词:格鲁克 洛可可风格 “三大争论” 戏剧与诗歌 古典主义风格 
布里顿对室内歌剧《旋螺丝》中“昆特”角色与唱段的布控被引量:1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127-134,共8页魏凡俭 
《旋螺丝》不仅是布里顿歌剧创作的巅峰之作,同时也是20世纪室内歌剧的经典作品。文章从歌剧脚本与原著相对比的视角,洞察布里顿对剧中男鬼昆特(Quint)的角色布控,并依此为基点,进一步研究昆特的出现场次、主题来源、昆特角色的多面性...
关键词:布里顿(Benjamin Britten 1913~1976) 室内歌剧 《旋螺丝》(The TURN of the Screw) 昆特(Quint) 角色布控 唱段特征 
声乐艺术创作分析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31-32,共2页魏凡俭 
面对艺术本质多种多样的概念与定义,从艺术家艺术作品和欣赏审美入手,也许是一把打开艺术本质的钥匙。声乐艺术离不开歌曲创作和演唱,创作是声乐艺术的真谛和根本,树立声乐创造理念,强化声乐审美意识,向声乐艺术及其创作的发展繁荣迈进。
关键词:艺术与艺术家 创造是根本 创作匮乏原由 
审美心理在歌唱及教学中的对位被引量:1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127-128,共2页魏凡俭 
歌唱艺术审美就是歌唱者对声乐艺术美的一种心理感受。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的声乐审美心理,则是包含着一定的意识和知觉的带有艺术修养和艺术经验的感觉。而表象是联想和想象的前提。情感是构成审美心理高级阶段,是感觉、表象、联想和想...
关键词:感觉/表象/想象/联想/情感/审美心理对位 
咏叹调《在普罗文察地方》音乐结构分析被引量:1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67-68,共2页魏凡俭 
在威尔第创作的歌剧《茶花女》中,咏叹调《在普罗文寨地方》是为乔治·阿芒所设计。结合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内心世界分析该唱段的音乐结构,才能把握作品风格,进一步准确地诠释作品。
关键词:乔治·阿芒 咏叹调 演唱风格 
音乐审美疲劳探源被引量:1
《人民音乐(评论)》2006年第3期68-69,共2页魏凡俭 
在聆听音乐的欣赏活动中,人们通过对流动音响的审美感受获得情感上的愉悦和精神上的升华,这种满足感和快乐感所构成的审美享受,不仅确立了音乐艺术的价值和地位,而且也构成了检验和评价音乐的主要标准。但是,音乐审美活动是个包容...
关键词:音乐艺术 审美疲劳 探源 音乐审美活动 主客观因素 欣赏活动 审美感受 审美享受 共同参与 审美对象 
发掘演唱教学的审美潜能被引量:2
《中国音乐教育》2005年第11期21-22,共2页魏凡俭 
关键词:审美教育 教学领域 演唱 《音乐课程标准》 发掘 潜能 音乐教材 音乐表现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