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艳鲜

作品数:34被引量:65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广西民族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民族壮族嘹歌英译壮语谚语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发文期刊:《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黑河学院学报》《职业时空》《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跨学科、多视角、多元化的民族典籍对外译介与传播研究的新启示——“民族典籍外译”专栏主持人导语
《民族翻译》2019年第1期5-6,共2页周艳鲜 
民族典籍外译是少数民族文化和文明对外传播的重要途径。在国家大力提倡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今天,我国民族典籍外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在广西百色举办的全国民族典籍翻译与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研究高层论坛,就民族典籍外译相关论题...
关键词:民族典籍 典籍翻译 传播研究 跨学科 
中国当代生态美学体系建设研究
《黑河学院学报》2018年第11期187-189,共3页周艳鲜 
生态问题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点,这为建设中国当代生态美学体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重要的政策支持。在理论上要尽快明确中国当代生态美学体系的性质、指导思想、研究对象和理论框架;在实践上应合理运用生态美学体系的相关理论,促进生...
关键词:中国 当代 生态美学 建设 
壮语与泰语谚语中的“雨”意象被引量:1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第5期67-71,共5页周艳鲜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壮语与泰语谚语比较研究”(13XYY021);广西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桂西民族语言文化与译介研究基地”
水是生命之源。雨,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是古老农业民族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当"雨"被赋予人类情感内涵,它成为一种具有丰富象征意义的文学意象,当"雨"意象饱含原始先民的精神寄托,它变成一个被崇拜的神灵之物,反映着不同民族的宗教信仰和...
关键词:壮泰谚语 雨意象 自然物象 隐喻意象 自然崇拜 
聚首右江河畔,聚焦民族典籍译介,聚集西南民族与跨境民族文化研究——“2017年全国民族典籍翻译与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研究高层论坛”会议综述被引量:2
《民族翻译》2018年第3期86-90,共5页陆莲枝 周艳鲜 
由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典籍英译专业委员会主办,百色学院、文山学院、凯里学院联合承办的"全国民族典籍翻译与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研究高层论坛"于2017年12月22—24日在广西百色召开。来自越南社会科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南开大学等30...
关键词:民族典籍翻译 西南民族文化研究 会议综述 
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的关系被引量:1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年第2期56-57,共2页周艳鲜 
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一直都是世界各国非常关注的研究话题,这两门学科主要是研究人类的生存环境,也就是人类生活的自然生态环境,两者之间既存在着一些共同点,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差异,所以需要通过对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的关系研究和探索,为...
关键词:生态美学 环境美学 关系 
约翰·济慈诗歌中的生态诗学思想被引量:1
《文学教育》2018年第1期76-78,共3页周艳鲜 
广西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程(第二期)项目(桂教人[2014]39号)
生态诗学能够为诗歌的传统研究提供全新的思想和活力,约翰·济慈生态诗学思想贯穿于19世纪和20世纪上半叶,其中的艺术观以及美学观均得到了文学界极大的肯定。在20世纪后半叶,济慈生态诗学思想及其艺术观与美学观在社会以及政治发展中...
关键词:约翰·济慈 生态诗学 审美理想 审美价值 
美国文学中荒野意象及其生态思想被引量:3
《长江丛刊》2017年第34期24-26,33,共4页周艳鲜 
广西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程(第二期)资助项目(桂教人[2014]39号)
荒野意象是美国文学中的传统意象风格。不同时期美国文学中的荒野意象具有各自的思想内涵和不同的象征意义。随着生态批评的出现与兴起,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响应"将文学与生态学结合起来"的倡导,以"生态学视野",对美国文学作品中荒野...
关键词:美国文学 荒野意象 生态批评 生态思想 
基于“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壮族地区高校泰语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优势、问题与对策被引量:3
《时代教育》2017年第23期55-56,共2页周艳鲜 
广西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程(第二期)项目(桂教人[2014]39号);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编号:2016JGA336);壮泰文化交流比较研究中心资助成果
外语人才作为重要的人才资源,对于“一带一路”建设以及国际经济水平的有效提升能够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目前,具有较高专业能力、创造能力、管理能力、综合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了未来市场发展的重点人才需求方向.广西壮族自治区是...
关键词:一带一路 壮族地区 泰语人才培养 
论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生态文明建设时期对《矛盾论》思想的新解读
《文教资料》2017年第20期69-71,共3页周艳鲜 
广西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程(第二期)资助项目(桂教人[2014]39号)
人与自然的关系一直是社会文化进程中的重大议题。千百年以来,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演变经历了从史前文明的原始和谐、农业文明的依生关系、工业文明的冲突对抗、后工业时代的追求协调到生态文明的和谐统一,由此可以总结人类不同时期的生态...
关键词:人与自然 辩证关系 生态文明 《矛盾论》 
从农业谚语看壮泰民族的传统农耕文化被引量:8
《广西民族研究》2016年第6期82-88,共7页周艳鲜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壮语与泰语谚语比较研究"(13XYY021)
谚语是人类珍贵的口头传统文化遗产,农业谚语是人类农业智慧的具体表现。壮、泰语农业谚语反映了壮泰民族传统农耕社会的农业生活、农业结构、农耕技术和农耕习俗,折射了两个民族农耕文化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利用农业谚语解读壮泰民族的...
关键词:农业谚语 壮泰民族 农耕文化 农耕技术 农耕习俗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