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凤文

作品数:9被引量:11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淮阴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催化剂芳基碱性离子液体辅酶A青蒿素更多>>
发文领域:理学化学工程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发文期刊:《有机化学》《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中国科教创新导刊》更多>>
所获基金:江苏省低维材料化学重点建设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日本高中课程改革新动向-理数探究课程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年第5期37-38,共2页娄凤文 
日本学校基于终身学习、个性化教育等理论,全面地实施幼小、小中、中高一贯制改革,一定程度解决了幼、小、中、高分段教育方式存在的实际问题。现在实行高中和大学衔接,目的是持续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能力,以适应新时代国内外社会...
关键词:日本 高中课程 理数探究 
基于大学化学课程的科技伦理教育思考被引量:2
《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第40期247-249,共3页娄凤文 朱凤霞 孙小军 
现代化学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迅猛发展,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福祉已不言而喻;另一方面人类也正在为许多化学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付出沉重的代价。化学的发展需要科学技术伦理规范和个体道德养成做适当的调整。本文主要关注化学的伦理问题,首先...
关键词:化学科学技术 伦理规范 个体道德养成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被引量:2
《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第39期246-247,共2页朱凤霞 孙小军 娄凤文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且还能增强学生创新思想,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针对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实验教学形式、实验内容以及实验考核的改革等方面的改革,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有机化学实验 创新能力 应用型人才 
1-(3-巯基-2-甲基丙酰基)吡咯-2-羧酸的合成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第4期315-317,322,共4页娄凤文 刘晴晴 花荣 朱成章 卞谋旺 刘清 
碱性离子液体[bmim]OH能有效地促进硫代乙酸和甲基丙烯酸乙烯酯的迈克尔加成反应,反应在室温条件下进行,在30 min内可以取得定量收益率的2-甲基-3-乙酰硫基丙酸乙烯酯.以甲基丙烯酸乙烯酯为起始原料,提出了一种合成卡托普利的新方法.
关键词:甲基丙烯酸乙烯酯 硫代乙酸 卡托普利 
碱性离子液体[bmim]OH促进一锅串联合成七元硫杂环化合物被引量:2
《有机化学》2011年第10期1607-1612,共6页娄凤文 周建峰 林贤福 陈志春 
江苏省低维材料化学重点建设实验室开放基金(Nos.JSKC09062;JSKC10086)资助项目
碱性离子液体[bmim]OH能快速、高选择性地催化有机硫试剂与丙烯酸乙烯酯之间的直链加成反应.通过这种方法,合成了12种β-烷基硫取代的丙酸乙烯酯类含硫化合物.进一步调控反应温度和时间可以实现Michael加成和分子内的加成-消除反应的一...
关键词:[bmim]OH 硫醇 丙烯酸乙烯酯 杂环化合物 选择性 
可控的硫醇与乙烯基醚反马氏和马氏加成反应合成烷氧基硫醚被引量:2
《化学学报》2010年第12期1223-1228,共6页娄凤文 周建峰 林贤福 
江苏省低维材料化学重点建设实验室开放基金(No.JSKC09062)资助项目
报道了在无溶剂、无催化剂也不加任何助剂的条件下,硫醇与乙烯醚之间的加成反应.考察了物料比、温度、底物结构等因素对加成反应的影响.通过改变物料比实现了反马氏(1∶1.2)和马氏(1∶8)加成反应的位置选择性调控,合成了12种2-烷氧基取...
关键词:硫醇 烷氧基硫醚 无溶剂 无催化剂 选择性调控 
《有机化学实验》课分层次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被引量:2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第19期38-39,共2页周建峰 支三军 娄凤文 孙小军 
分层次教学模式是提高"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质量和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我们从教学条件、教学方法和青年教师培养等方面对"有机化学实验"课分层次教学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有机化学实验 教学模式 探索 实践 
离子液体[bmim]OH中硫醇和丙烯酸酯的快速共轭加成反应被引量:2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第4期322-327,共6页娄凤文 周建峰 
碱性离子液体[bmim]OH有效地促进硫醇和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的迈克尔加成反应.反应在室温条件下进行,在2~15 min内可以取得良好的收益率,离子液体也可以循环回收利用.
关键词:[bmim]OH 硫醇 Α 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 迈克尔加成 
青蒿素与辅酶A作用的研究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第2期131-135,共5页娄凤文 
首次提出了青蒿素分子以疟原虫体内的生物活性物质辅酶A分子作为靶标的抗疟机制的新模型,并从生化原理和实验上对青蒿素类药通过辅酶A对疟原虫的致死作用给出了合理的解释,获得了预期的结果.
关键词:青蒿素 辅酶A 抗疟机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