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耐冬

作品数:20被引量:16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资治通鉴》历史书写唐代《唐六典》官僚制更多>>
发文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图书评论》《齐鲁学刊》《国学学刊》《唐宋历史评论》更多>>
所获基金: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唐六典》所见唐前期宰相观念考论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24年第3期138-146,M0006,共10页张耐冬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唐六典》疏证”(23&ZD171)阶段性成果。
《唐六典》对宰相的论述可以视作唐前期宰相观念的集中反映。该观念继承了汉代以降“宰相概念制度化”的传统,强调宰相拥有的权力与地位附着于特定官职,实现宰相身份、宰相权力与职位之间的严格对应关系。因此,《唐六典》对唐代出现的...
关键词:《唐六典》 宰相观念 《职员令》 官僚制度 
“国政枢密,皆委中书”——《唐六典》描述中书门下体制的方式与态度被引量:1
《齐鲁学刊》2023年第5期41-48,共8页张耐冬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大唐六典》疏证”(22XNLG04)。
《唐六典》的重要编纂体例,是依托当时行用的职员令设置篇目,同时对官员职掌另作概括。在重新概括官员职能时,其借用《周礼》的记载方式,以“掌政令”为线索,建立中书令与诸多机构长官之间的统属关系,凸显了中书令的首脑身份。而这种编...
关键词:《唐六典》 编纂体例 “掌政令” 《周礼》 中书 
刘文静劝李渊通突厥事之记载与《通鉴》叙事体例
《唐宋历史评论》2021年第1期3-7,251,共6页张耐冬 
《资治通鉴》记李渊于晋阳起兵后向突厥始毕可汗称臣事云:"刘文静劝李渊与突厥相结,资其士马以益兵势。渊从之,自为手启,卑辞厚礼,遗始毕可汗云……"①《通鉴考异》分别在"刘文静劝李渊与突厥相结"与"自为手启"下加以说明:《创业注》云:...
关键词:《资治通鉴》 《通鉴》 刘文静 李渊 唐书 突厥 温大雅 《通鉴考异》 
“军祭酒”三题
《国学学刊》2021年第1期61-67,143,共8页张耐冬 
建安时期,曹操以司空、丞相的身份控制东汉朝廷军政大权,军祭酒是其府中重要僚属。当时曹操不能以大将军身份主政,于是设置这一职位用以弥补司空府无僚佐主理军务的制度空白。这一职位并非"军师祭酒"的别称,地位上也不能与军师、军师祭...
关键词:军祭酒 军师 霸府 
“吏治与文学之争”与关陇集团学说之关系
《国学学刊》2020年第4期133-137,共5页张耐冬 赵帅淇 
《唐玄宗时期吏治与文学之争——玄宗朝政治史发微之二》(后文简称《吏治与文学之争》)与汪篯遗稿中《魏晋隋唐党争史》的其他存世篇目皆完成于二十世纪中期,至1981年《汪篯隋唐史论稿》出版时方为世人所知。(1)现今"吏治与文学之争"已...
关键词:关陇集团 魏晋隋唐 政治史 吏治 
如何面对“史料”:历史书写的不同文体与叙事特征--《资治通鉴》叙事中的史事考订与历史重述--基于唐太宗即位之初“诸将争功”事件书写的个案分析被引量:9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7年第1期1-10,共10页张耐冬 刘后滨 
中国人民大学教师教学发展改革项目“大学通识教育中的历史学及相关课程建设”(297615120521)
《资治通鉴》对李世民即位之初褒奖功臣时出现纷争的相关叙述,是不同于唐代实录、国史与《旧唐书》的另一种叙事,是以“资治”史观为出发点,在原有史料基础上进行的历史想象与情景建构。该案例体现了《资治通鉴》不同于此前各类编纂...
关键词:《资治通鉴》 “诸将争功” 叙事模式 历史想象 
从“关陇集团”到“李武韦杨”——陈寅恪对唐代政治史解释的转变被引量:1
《唐宋历史评论》2016年第1期283-309,共27页张耐冬 
在北朝隋唐政治史研究领域,陈寅恪提出过两个具有整体性意义的假说,其一为"关陇集团"学说,其二则是"李武韦杨婚姻集团"(以下简称"婚姻集团")说。然而,这两个概念在学术界产生的反响截然不同。"关陇集团"学说迄今仍具有极强的...
关键词:关陇集团 政治史 陈寅恪 唐代 学术界 影响力 隋唐 北朝 
在社会恶劣时自动担当
《当代工人》2016年第7期19-19,共1页张耐冬 
古人对家风的重视,与他们对社会秩序的体认有关。在先秦时代的古人看来,确立了家内秩序,才能建立政治秩序和社会秩序,因此,规范家庭成员的言行、维护家内之礼,才能拥有正常社会秩序。
关键词:社会秩序 先秦时代 政治秩序 家庭成员 古人 才能 
“事前免错”:李世民选官制的理想
《领导科学论坛》2014年第9X期60-61,共2页张耐冬 
唐太宗李世民以其统治前期所开创的"贞观之治"名留青史,他亲眼目睹了隋朝统治大厦土崩瓦解的过程,深知维持官僚制顺利运行的必要性和难度。在唐代史学家吴兢撰写的《贞观政要》中,李世民与大臣们讨论得最多的话题,就是如何实施对社会的...
关键词:李世民 官僚制 吴兢 自我纠错 官制 纠错机制 杜如晦 吏部尚书 政策执行者 选拔人才 
唐代官员待遇有多高被引量:1
《人民论坛》2014年第5期78-80,共3页张耐冬 
从官僚制自身而言,无论是医疗保障还是节假日安排,抑或子孙受教育与入仕的权利,都可视为一种职位性“福利”,但是若将衡量的尺度改为社会一般水平,就可以看出这些“福利”所包含的特权性质。
关键词:福利 特权 待遇 官员 唐代 医疗保障 官僚制 节假日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