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英龙

作品数:5被引量:8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视觉隐喻辩驳天人之际召唤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更多>>
发文期刊:《鲁迅研究月刊》《扬子江(诗刊)》《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目·光·镜水:论智识的视觉性隐喻组群
《浙江学刊》2016年第5期97-103,共7页彭英龙 
"理解是看见"是认知语言学中的一个著名的概念隐喻。它是关于智识的视觉性隐喻。以钱钟书《管锥编》等著作中收集的喻例看,关于智识的视觉性隐喻不只是"理解是看见"。另外两个相当重要的隐喻是"智识是光源"与"智识是显映"。这三个隐喻...
关键词:隐喻 视觉 智识 钱钟书 隐喻群 
作为新诗之父的鲁迅--论张枣的《野草》阐释被引量:2
《鲁迅研究月刊》2016年第7期71-77,共7页彭英龙 
接受美学认为,作品的意义并非固定不变的存在,而是总是在与读者的关联中成立的。作品的接受者或读者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因此,要考察作品的意义,就相当于考察其在接受者那里激发出来的意义。对于经典作品而言,其接受史总是未...
关键词:《野草》 鲁迅 经典作品 阐释 张枣 新诗 接受美学 接受者 
中国古典文论中的视觉性隐喻——以《文心雕龙》为例被引量:5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102-108,共7页彭英龙 
一个广泛流传的说法是中国人主要以味论文。但对《文心雕龙》等著作的考察表明,古典文论中的视觉性隐喻同样普遍。以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概念隐喻"说为理论依据,可以发现,视觉隐喻与空间隐喻不可分割。同时,视觉隐喻的使用,多与对文辞的...
关键词:隐喻 文论 视觉 文心雕龙 
历史、诗歌与救赎——论张枣《跟茨维塔伊娃的对话》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119-129,共11页彭英龙 
张枣的十四行组诗《跟茨维塔伊娃的对话》主旨极其复杂。从总体上看,此诗可以从三个"面向"出发加以考察:历史、诗歌与救赎。前两个方面与臧棣所认定的20世纪90年代诗歌的两个主题即"历史的个人化和语言的欢乐"相对应:组诗以个人化的方式...
关键词:张枣 历史 诗歌 救赎 对话 
彭燕郊:一个未被充分认识的诗人被引量:1
《扬子江(诗刊)》2012年第5期57-63,共7页王光明 李文钢 赵飞 陈培浩 王飞 朱明明 徐娜婧 彭英龙 徐小 任培培 
一个未被充分认识的诗人.王光明:在当代优秀的诗人中,彭燕郊是一个未被充分研究的重要诗人。这种被忽略的现象,可能源于彭燕郊的多种边缘性,既处在地域、社会、权力格局的边缘,也处在诗潮、流派、趣味的边缘,甚至他使用的文体也是边缘的。
关键词:彭燕郊 钢琴演奏 诗歌写作 散文诗 中国诗歌 新时期 意象 沉思 自觉 虐待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