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琳

作品数:13被引量:20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安徽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公共文化服务明清时期昆曲业绩敏感性高管薪酬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艺术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期刊:《天工》《民族艺术研究》《河南图书馆学刊》《安徽史学》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昆山传统手工的技与艺
《天工》2022年第4期36-38,共3页朱琳 张诗岫 
2021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非遗家学传承研究——立足于苏州的考察”(项目编号:2021SJA1374)的研究成果。
作为全国百强县之首的昆山,是典型的江南水乡,至今仍保留着较为丰富的传统手工技艺,其中有的还成为当下社会生活中的“寻常”和时尚。这些贴近日常生活的传统手工艺,贵在精巧,且不断以“新”带来创造、创意,特别之处在于物用在“意趣”...
关键词:昆山 手工技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 
优秀文化传承的一种探索——高校“吴文化课程群”建设的思考
《江南论坛》2021年第1期45-47,共3页朱琳 
2019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苏州大学吴文化史金课(群)实践研究》(编号2019JSJG334)的成果之一。
在中国文化复兴的时代语境下,探讨吴文化的旨意,不仅是仰望其灿烂的过往,更多是注目其所呈现的历史与现实的脉动。吴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注塑了当下区域社会发展的模式和风格,以及民众的精神世界和生活方式。从我国传统文化传承的教育实践...
关键词:中小学阶段 传统文化传承 教职人员 区域社会发展 青年学子 时代语境 吴文化课程 课程改革 
现代工业园区的文化断裂与文化再生——基于中新苏州工业园区春节年俗的调研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年第1期28-37,共10页朱琳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2YJCZH319);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JRZCH201011)
工业园区是我国现代化加速度进程中文化建设的特殊板块,一方面因过度的新陈代谢,使得传统文化经脉呈现某种程度的"断裂",另一方面又以独特的形式汇聚、再塑、衍化,使传统文化"再生"。文化断裂和文化再生呈双向增长态势,且并行不悖。尤...
关键词:工业园区 文化断裂 文化再生 年俗 吴文化 
公共文化服务与文化生态的培育——图书馆发展规划的时代语境被引量:2
《河南图书馆学刊》2018年第9期135-137,共3页朱琳 接晔 
2013年度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省市协作项目"苏州创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及‘后续效应’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3XZB005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本身攸关整体文化生态建设,这是由公共文化服务自身特点决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对于文化产业发展、文化遗产保护等文化生态营造工作具有基础性作用。文章基于这种时代语境,以我国首批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示范...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 文化生态 时代语境 苏州图书馆 “十三五”规划 
节日仪式承载的生存重托——以历史时期江苏元宵节为对象的考察
《遗产与保护研究》2018年第9期54-59,共6页朱琳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天堂’之路:文化遗产镜像中的苏州区域社会变迁"(12YJCZH319)
丰富、多元的仪式活动,是元宵节曾经的重要面相,这在今天的遗产传承中已不具有显性特征。人们将对农事、子嗣、福祉和信仰等立世之本方面的厚望寄予在仪式中,仪式从而成为人们生存驱"否"、通"泰"的转换器。这也是在当时认知视界下,人们...
关键词:节日仪式 生存重托 元宵节 江苏 
现代工业园区的文化断裂与文化再生——基于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年俗调研的思考
《长江文化论丛》2017年第1期147-159,共13页朱琳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天堂”之路文化遗产镜像中的苏州区域社会变迁》(编号:12YJCZH319);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编号:JRZCH201011)之予项目《中国节日志,春节》(江苏卷)阶段性成果
工业园区是我国现代化加速度进程中文化建设的特殊板块,其过度的新陈代谢,对文化习俗等具有强消解功能,传统文化经脉呈现'大断裂'态势。然而,工业园区又以强大的内需和独特的形式汇聚、再塑传统文化,衍生新兴文化,不妨称之为'文化再生'...
关键词:文化断裂 文化再生 工业园区 年俗 
多向度构建公共文化服务循环系统——以苏州为对象的考察被引量:1
《江南论坛》2017年第10期38-40,共3页朱琳 接晔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省市协作"项目<"苏州创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及‘后续效应’研究">(编号13XZB005)阶段性成果
我国文化建设在新世纪前后得到长足发展,公共文化服务、文化遗产和文化产业等方面齐头迸发。这一方面是外来冲击波的应激反映,文化建设被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并被赋予了新的战略考量;另一方面,更是内部自我觉醒、自我成长的结果。在整...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 循环系统 苏州 向度 文化建设 文化产业 文化遗产 国家战略 
从“认知启蒙”走向“文化自觉”——基于苏剧的调研及思考被引量:3
《民族艺术研究》2014年第2期69-76,共8页朱琳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天堂"之路:文化遗产镜像中的苏州区域社会变迁>(编号:12YJCZH319);江苏省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江苏戏曲文化史研究>(编号:13ZD008)
非遗保护运动能否具有长效生命力,并有效提升"民""国"之生命内涵,最终取决于文化自觉。人们目前对于非遗总体上仍处于认知启蒙阶段,仅为文化自觉的初端。促成文化自觉的生长,应是制定、评判非遗保护体系的准则,将决定着非遗保护实践能...
关键词:非遗保护 认知启蒙 文化自觉 苏剧 
现代吴文化建设的“再生性”主体——基于苏州市公共文化服务投入“社会化”的调研及思考被引量:1
《江南论坛》2013年第2期24-26,共3页朱琳 陈玮 
璀璨的吴文化是历史时期民间自发、自觉创造、积淀的结果,新中国成立后.吴文化的历史传承和现代建设主力逐渐转向政府.民众自觉略显“钝化”、“惰性”,政府支撑渐趋“乏力”、“不力”.吴文化在现代的“接力”薄弱.当代吴文化的...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 “社会化” 文化建设 现代 苏州市 再生性 调研 历史传承 
社会文化生活的断裂与承续——近代以来的知识群体与昆曲
《学术月刊》2012年第11期146-154,共9页朱琳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天堂’之路:文化遗产镜像中的苏州区域社会变迁"(12YJCZH319)阶段性成果
自明代中叶以来,昆曲逐渐成为知识群体精神文化构成的要件。近代以后,由于考量知识群体的"知识"要素变革、战火"焚烧"传承链以及礼崩乐"坏"等原因,使得知识群体与昆曲"绝缘";而知识群体在走向"新生活"、创造"新世界"中,又将"旧时代"、"...
关键词:知识群体 昆曲 社会文化生活 断裂 承续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