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锋

作品数:6被引量:28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物理模拟实验实验箱构造物理地质构造实验舱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金属学及工艺天文地球更多>>
发文期刊:《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更多>>
所获基金: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基于学院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指标体系设计被引量:11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年第6期12-15,共4页章丽萍 徐敏娜 杨树锋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委托课题"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研究"(项目编号:08W1143)的阶段性成果
为学院构建有效的自我评估指标体系,是学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采用专家咨询法和AHP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一个基于学院的管理过程、以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几个关键控制点为维度的评估指标体系,提出了运用本评估指标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学院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评估指标体系 
论基于培养过程评估的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体系被引量:10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年第11期65-68,共4页章丽萍 陈谷纲 杨树锋 
在分析目前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培养过程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理论模型,并根据模型阐述了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体系,以进一步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质量 过程评估模型 质量管理 
谈博士生学术格局的构建被引量:1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年第12期6-7,共2页杨树锋 
(一) 1978年,我国恢复硕士研究生招生,我考入南京大学地质学系构造地质学专业,师从著名地质学家郭令智院士;1982年初,我在郭老师指导下继续博士研究生学业,1984年底,我的博士学位论文通过答辩,我有幸成为我国实施学位制度以来自己培养...
关键词:博士生教育 学术格局 学位论文 学位制度 地质学 培养质量 知识结构 
研究生院管理体制和模式的探讨被引量:5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1年第4期33-36,共4页邹碧金 杨树锋 
作者从当前出现的研究生院“围城”现象入手,在分析我国大学研究生院现有的三种体制模式利弊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研究生教育与本科生教育并重”的新模式予以探讨,以期找到更适合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新思路。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 研究生院 管理体制 管理模式 
撰写立项研究报告——培养博士研究生的一个积极有效的环节被引量:1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9年第3期20-21,共2页周煦炎 徐伦彪 杨树锋 
作者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研究生练习撰写立项研究报告作为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环节之一;阐述了撰写立项研究报告的内容、意义和实施过程;说明了博士研究生通过立项研究报告的撰写可以较大地提高博士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研究报告 博士研究生教育 博士生 培养环节 立项报告 创新能力 技术路线 科技发展 写作过程 专业知识 
为国家培养“三个面向”的人才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0年第1期10-12,共3页杨树锋 
1978年以来,南京大学地质学专业共招收硕士生54名,博士生22名,至1989年上半年在学研究生共有37名(其中博士生12名,硕士生25名)。在研究生工作中,我们注意将研究生培养与国家的攻关任务密切结合,做到既出人才,又出成果。近十年来,构造地...
关键词:构造地质学 地体构造 南京大学 板块构造 地质学家 大陆边缘 地球物理研究 培养研究生 研究生培养 研究工作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