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颖

作品数:20被引量:43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德论传统家训公德建设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北京青年研究》《中州学刊》《北京教育(高教)》《学术交流》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教委科技创新平台项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传统家训中的学习观及其对新时代青年的启示
《北京青年研究》2023年第4期73-78,共6页王颖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教改重点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以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为例”(项目编号:ZD202304);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教改委托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结合研究”(项目编号:22GJJA0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华民族向来重视学习,认为其是获得一切成功的必要前提,甚至把“能学”看作是人贵于物、区别于物的重要根据。富于远见的家长无不教导子弟要勤于学习。认为学能让人益智明理、修身养德、实现精进超越;鼓励子弟要好学、力学和珍惜光阴;...
关键词:家训 学习观 青年 
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建设进路探析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3年第16期173-175,共3页王颖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2022年教育教学建设项目“《思想道德与法治》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建设的探索与思考”(课题编号:YB202233)研究成果。
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建设,作为优化课程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举措,得到各类型高校和教师的普遍重视。本文从调研数据出发,剖析高职院校学生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中对教学内容的偏向,对教学方式的喜好,对教师素养的...
关键词:高职 思想道德与法治 线上线下混合式 
传统家训中的青年交友观阐析
《北京青年研究》2022年第3期14-20,共7页王颖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社科计划重点项目“家训与中国古代儿童的道德生活”(项目编号:SZ201811626031)的成果。
早在先秦时期,孟子就把朋友关系列入封建社会五种基本伦理关系中。朋友关系,作为重要的社会关系,对于个体的德业、学业和事业都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故自古以来人们就非常重视家中子弟的交友问题,在家训中留下许多颇具价值的交友思想。其...
关键词:家训 青年 交友观 
当代社会青年的孤独感问题探源被引量:2
《北京青年研究》2019年第4期91-95,共5页王颖 
当代社会青年,大多数都成长于独生子女家庭;而这样的家庭形态,与多子女家庭相比,更易滋生和导致孤独感。具体表现为:童年时代缺少呼之即应的游戏伙伴;少年时代缺少天然可靠的'秘密'倾诉对象;成年以后,面对生活压力,特别是赡养父母方面,...
关键词:青年 独生子女 孤独感 
“敬”德论被引量:2
《中州学刊》2017年第9期101-105,共5页王颖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研究"(12&ZD093);北京青少年教育与发展研究基地自设项目"先秦儒家教化思想与青少年道德培养"
"敬"作为一种道德,出现于西周初年,其最初意义主要是指一种临事态度,即"敬事"。"敬事"表现为两大层面的意义:畏—惧—警的道德心理意识和慎—肃—勤的道德行为表现。当代敬业精神在继承和弘扬其基本理念的基础上,还需结合时代特征,在责...
关键词:   敬业 责任 
公德建设的困境及出路探析
《学术交流》2017年第5期76-81,共6页王颖 
北京社科基金项目"转型期北京社会公德建设的困境及对策研究"(12ZXC013)
当前正处于新旧道德价值观冲突、转换、整合的重要历史时期,公德建设面临着彼此关联的三重困境:社会凸显的功利性倾向与道德的超功利品格之间存在着剧烈冲突;决策者和执行者对民众主体自觉性的过分依赖与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对法的过度崇...
关键词:公德建设 困境 出路 
儒家义利观与商业领域中的道德治理
《伦理与文明》2016年第1期30-41,277,共13页王颖 
本文重点阐述了三方面内容:儒家义、利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中国传统商德中的义利观,以及当代企业家所应具备的义利观。
关键词:  商德 
梁启超公德论的实践困境及现代应对
《齐鲁学刊》2016年第5期21-25,共5页王颖 
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转型期北京社会公德建设的困境及对策研究"(12ZXC013)
梁启超在《新民说》中的公德理论大体分为两个阶段。在《论公德》篇中,他强调公德私德的独立分殊性,大力倡导输入一种新道德(公德)。在《论私德》篇中,他则突出公德私德的共通性,积极强调私德,并视其为公德养成的重要物质原点。这一理...
关键词:梁启超 公德 实践困境 现代应对 
论社会公德建设的差异性原则——以北京社会公德建设为例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6年第4期21-25,共5页王颖 
北京社科基金项目"转型期北京社会公德建设的困境及对策研究"(12ZXC013)
在社会公德建设过程中,凸显建设手段的差异性原则,是提升公德建设实效性的重要路径。这是因为:就现实层面言,公德的实践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就理论层面言,公德要求本身亦存在着层次性。要在实践中坚持差异性原则,则需做到四点:在总体化和...
关键词:社会公德 建设 差异性 
论悌德的内涵及现代价值被引量:6
《伦理学研究》2016年第1期33-37,47,共6页王颖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研究"(12&ZD093);北京青少年教育与发展研究基地项目"先秦儒家教化思想与青少年道德培养"
悌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体系中的重要德目,是于弟、幼方面的伦理规范的总名。本文着重论述了四方面的内容:悌的词源意义;悌与孝的关系;悌与仁、义、礼、智四德的内在联系;悌在现代社会的实践价值。
关键词:  仁义礼智 现代社会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