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凤

作品数:22被引量:14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戏曲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戏曲译介利维《牡丹亭》英译本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电影文学》《艺术探索》《中国文艺评论》《影剧新作》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跨文化交际视阈下汪榕培英译本《牡丹亭》翻译策略浅析被引量:4
《戏曲艺术》2019年第2期47-52,共6页苏凤 
北京市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戏曲文本译介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6YYC038)阶段性成果
汪榕培先生英译本《牡丹亭》韵式齐整、音乐感强,通俗易懂、简洁明了,堪称国内当下最畅销的英译本。汪榕培先生在译文中所采用的一些翻译策略,包括抑扬格的使用、对尾韵与节奏的处理、删繁就简、归化为主的语言导向以及改写、重组和文...
关键词:《牡丹亭》 汪榕培 翻译策略 
戏曲文本译介主体的主动性和受动性分析
《戏剧之家》2018年第16期207-208,共2页苏凤 
北京市教委社科项目<戏曲文本译介主体和译介策略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SM201710049003
在传统戏剧外译中,翻译主体——译者的地位、作用及受制因素值得我们关注。只有尊重译者主体性,才能让译者愿意承担翻译责任,提升译者能力,对戏曲文本进行更为透彻的领悟和揣摩,同时也对目的语文化有动力去深入了解。
关键词:戏曲文本 译介 
《牡丹亭》英译本译介主体比较被引量:3
《戏曲艺术》2018年第2期107-111,共5页苏凤 
北京市教委社科基金项目"戏曲文本译介主体和译介策略研究"(项目编号:SM201710049003)阶段性成果
《牡丹亭》译本已经有二十多个版本,其中,英国的哈罗德·艾克顿、张心沧,美国的翟楚/翟文伯、白之、宇文所安,国内的杨宪益/戴乃迭、张光前、汪榕培、许渊冲/许明等人的英译本明显形成不同的翻译阵营。西方汉学家和国内翻译学者的译介...
关键词:《牡丹亭》译介 译介主体 比较 
也谈滇剧《水莽草》的“毒性”
《影剧新作》2018年第1期133-139,共7页苏凤 
北京市教委社科计划面上一般项目"戏曲文本译介主体和译介策略研究"(项目编号SM201710049003)的阶段性成果
滇剧《水莽草》是一首富有生活律动的民间小调,它用舞蹈化的动作表现生活中的人情,用直白如话的俏皮语言传达人与人之间的朴素情感,演员冯咏梅的表演也是可圈可点。但是剧情架构上的诸多硬伤也是现实存在的。在编剧处理上,中世纪的"上...
关键词:《水莽草》 编剧 寓言性 
从晋剧《于成龙》看戏曲演员“技”的重要性
《中国艺术时空》2017年第5期101-106,共6页苏凤 
2016年北京社科基金项目“戏曲文本译介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6YYC038)阶段性成果
继《傅山进京》之后,著名晋剧女老生谢涛在《于成龙》中,以自己纯熟的"技术"和"艺术"能力,又演绎了一个经典的舞台形象——于成龙。在表演中,谢涛始终遵守艺术自律性,恪守晋剧表演特色,通过程式陌生化制造舞台幻觉的同时,她又将自...
关键词:《于成龙》 谢涛 技术 艺术个性 
青春版《党的女儿》:主旋律下,人的主体性回归
《影剧新作》2017年第2期126-130,共5页苏凤 
2016年北京社科基金项目"戏曲文本译介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6YYC038)阶段性成果
2016年,杨小青执导,李莉编剧,国家京剧院青年演员担纲主演,由阎肃同名歌剧改编创排的现代京剧《党的女儿》在梅兰芳大剧院上演。此前,北京京剧院和上海京剧院等剧团都曾表现过这一题材。国京版《党的女儿》从编剧、导演到音乐、舞美,再...
关键词:《党的女儿》 歌剧 板腔体 剧种 板式变化体 青春版 戏曲 人的主体性 
新编豫剧《焦裕禄》的当代审美价值
《四川戏剧》2017年第1期20-23,共4页苏凤 
2016年北京社科基金项目"戏曲文本译介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6YYC038)的阶段性成果
艺术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存在,始终随社会、文化和环境等因素的变化而发展变化。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特定的文化审美,每一次文化形态的变迁无一不冲击着旧有的艺术形式。荣获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大奖的豫剧《焦裕禄》就在得到许多肯定的...
关键词:文华大奖 姚金成 艺术形式 当代审美 中国艺术节 戏曲作品 人类社会 戏剧样式 文化审美 现代审美 
形式对本体的僭越
《中国文艺评论》2017年第1期106-110,共5页苏凤 
2016年北京社科基金项目"戏曲文本译介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6YYC038)阶段性成果
新编越剧《二泉映月》既承续了越剧一贯婉转唯美的声腔风格,又平添了许多现代审美意趣,就戏曲形式与本体的关系进行了一次有益的探索。一直坚持继承传统与时尚创新并重的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对"旧耳朵"和"新眼睛"关系的处理、对形式美与...
关键词:《二泉映月》 形式 本体 僭越 
芗剧《保婴记》的民间立场和草根情怀
《福建艺术》2017年第1期48-51,共4页苏凤 
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人才培养资助项目"戏曲评论高级研修班"学员成果;2016年北京社科基金项目"戏曲文本译介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6YYC038)阶段性成果
亮相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地方戏新编剧目芗剧《保婴记》如同一缕清风,它自觉不自觉地离开那些宏大叙事、主流意识形态、现代性思辨的束缚,从民间汲取创作营养和艺术经验,还原生活本来的样子。这个戏秉持民间立场的话语实践,以隐形的...
关键词:民间立场 情怀 草根 芗剧 主流意识形态 中国艺术节 宏大叙事 艺术经验 
在历史的夹缝中对人的主体性关照--评新编川剧《尘埃落定》
《四川戏剧》2016年第11期17-20,共4页苏凤 
2016年北京社科基金项目“戏曲文本译介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6YYC038)阶段性成果
亮相于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的新编川剧《尘埃落定》是根据阿来同名小说改编而成,它自觉地离开那些宏大叙事、主流意识形态、现代性思辨的束缚,从民间题材的经典文学汲取创作营养,还原生活本来的样子,亦如它的原作精神一一“落入凡尘...
关键词:社会历史变迁 人的主体性 《尘埃落定》 川剧 少数民族地区 主流意识形态 中国艺术节 自我与他者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