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明冉

作品数:13被引量:17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王夫之宗教性终极关怀老子孔子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发文期刊:《世界宗教文化》《哲学研究》《文史哲》《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山东大学自主创新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认可、批判与误解:王夫之的老子观被引量:2
《船山学刊》2020年第2期20-29,共10页谭明冉 
王夫之继承了朱熹"老氏之学最忍"、被用来欺诈对手的论断,并引申之。在其儒学注疏中,直接斥责老子为欺诈之小人。但是,在《老子衍》中又不得不尊重其文本,同情地理解老子。于是,其儒学注疏与《老子衍》中对老子的评价便出现了张力。我...
关键词:王夫之 老子 《老子衍》 
孝的普适性与宗教性被引量:1
《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第5期65-68,共4页谭明冉 
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孝。孝是什么孝是以子女对父母依恋和爱慕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一种道德意识。它不仅加强了子女对父母的依恋和爱慕这种自然情感,而且还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反哺和帮助父母实现其志愿。
关键词:宗教性 普适性 儒家孝道 伦理性 
王夫之《庄子解》中的知
《中国文化论衡》2017年第1期95-103,共9页谭明冉 
本文主要从知的产生、局限、真知和如何获取真知等方面详细探讨了王夫之《庄子解》中对"知"的看法。"知"有作为认识能力的知和作为知识的知之分别。王夫之并不否定作为认识能力的知,但是他坚持人们要认识到作为知识的知的局限性,从...
关键词: 真知 无执 
孝的普适性与宗教性被引量:4
《文史哲》2017年第2期116-122,共7页谭明冉 
山东大学青年团队项目"儒家视域中的妇女问题"(IFYT1504)的阶段性成果
孝是在子女对父母依恋和爱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道德意识。它不仅加强了子女对父母的依恋和爱慕这种自然情感,而且还强调子女赡养父母和实现父母的志愿的义务。这种对赡养和承志的强调使人类超越于动物对父母的本能性依恋,奠定了人...
关键词:儒家  宗教性 终极关怀 
相天:王夫之思想体系的终极关怀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121-126,共6页谭明冉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全球化过程中家庭和个人关系的重塑(14CZXT06)
在反清复明无望的情形下,王夫之转入了重建儒家文化,这就是他的"六经责我开生面"的抱负。其重建儒家文化的目的在于剔除儒家中佛教等其他学派的负面因素,提供一个帮助人们建立健康道德和宇宙和谐的新伦理体系。他以张载的"太和"为最高目...
关键词:王夫之 相天    
殷周之际“以德配天”的提出及其对孔子天命观的影响被引量:2
《世界宗教文化》2014年第6期26-30,共5页谭明冉 
本文通过对殷周之际宗教观和政治理论的分析,认为孔子对鬼神天命的模棱两可的态度肇源于周公的"以德配天"思想。以德配天思想的实质乃是将过去人们对天命的重视转移到人为的修德,是理性对感性的替代。孔子对周初"以德配天"思想的继承旨...
关键词:     孔子 
王夫之是如何解释不善之性的产生的——以《易传》“继善成性”为视角被引量:2
《周易研究》2014年第5期18-24,共7页谭明冉 
王夫之的人性论是中国思想史上的奇葩,它以气一元论为基础,倡导"性相近论"或性可善可恶论,从而大胆承认有生来邪恶之人,进而从气化的角度解释恶是如何出现的。在王夫之看来,广义上说,恶源于阴阳变化中偶然因素;具体地讲,恶源于阴阳二气...
关键词:王夫之 《易传》 继善成性   
王夫之儒家经典诠释的时代性和独特性——以解释学循环为视角被引量:2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117-125,共9页谭明冉 
山东大学自主创新基金项目"儒家的格物学说能否发展出西方意义上的科学"(项目编号2012HW016)的阶段性成果
解释学循环既是发生于词语、句子与整篇文章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是发生于作者、作品与他们所处时代之间的互动。这个方法可以用来研究王夫之的解经特色。一方面,作为一个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王夫之主要是在诠释儒家经典和评论以前注疏的...
关键词:解释学循环 王夫之 “天理” “人欲” “性之得” “学之得” 
“学之德”与“性之德”之辩:王夫之对道和德的再阐释
《哲学研究》2014年第7期71-77,共7页谭明冉 
王夫之的思想体系庞大繁杂,自侯外庐以来,学术界对其思想之传承关系一直争论不休,但有些争论往往建立在对王夫之思想的不全面或笼统的理解之上。本文认为,将王夫之思想纳入其所处的明清之际的文化大背景,以解释学的方法阐释其体系...
关键词:王夫之 阐释 思想体系 传承关系 明清之际 侯外庐 学术界 解释学 
王夫之《庄子解》中的天人关系被引量:1
《船山学刊》2004年第4期14-18,共5页谭明冉 
王夫之认为,庄子的天是浑天,庄子是由浑天而得悟大道。人生之意义在于认识浑天,无执无囿,顺化而逍遥。然人由于执着于形体,导致对浑天的迷误,以致天人的分离和对立。
关键词:王夫之 《庄子解》 天人关系 天人分离 天人合一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