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流芳

作品数:11被引量:166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礼貌原则汉语英语本科专业阅读教学教学策略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当代修辞学》《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当代外语研究》《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提振人文精神还能靠人文学科吗?被引量:1
《当代外语研究》2020年第2期23-30,47,共9页曲卫国 陈流芳 
现代学科建设理念、专业化、体制化和市场化等因素使今天的人文学科深陷形而下的现实罗网。为了追求合理性和市场价值,人文学科模仿自然学科的研究范式和方法,以机构目标为研究方向,这使人文学科的性质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我们认为,...
关键词:人文精神 人文学科 非文学阅读 
“新文科”到底是怎样的一场教学改革?被引量:53
《当代外语研究》2020年第1期14-25,共12页曲卫国 陈流芳 
新人文(new liberal arts)在80年代由美国Sloan基金会资助在文理学院推出。2017年前后Hiram文理学院又以不同的理念和视角出台了"新人文"教改。教育部结合中国国情也提出了"新文科"建设议题。由于liberal arts被译成"文科",许多学者简...
关键词:新文科 新人文 教学改革 职业规划 
治疗英语本科专业“毛病”急需厘清的问题被引量:14
《当代外语研究》2018年第6期16-18,24,共4页曲卫国 陈流芳 
大多数学者在讨论英语本科专业所面临的严重问题时并没有跳出传统的思维框架,没有意识到英语专业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所出现的问题不是语言教学问题,而是英语专业的本科建设问题。解决英语本科专业所出现的"毛病",要从如何理解和构...
关键词:英语本科专业 语言教学 本科教学 
谈谈英语本科专业阅读教学指导理论选择出现的偏颇——兼议人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被引量:11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7年第3期34-41,17,共9页曲卫国 陈流芳 
二语阅读教学理论已成为我国英语本科专业阅读教学的主要指导理论。然而,在阅读教学的科学性和技术性越来越强的同时,思辨性和人文性却越来越弱。我们认为,这与指导理论的选择出现偏颇有重大关系。二语阅读研究关注的不是本科专业的阅读...
关键词:二语阅读教学研究 英语本科专业 人文阅读 阅读教学 
后现代知识批判的悖论:谈谈系统知识与思辨之关系被引量:5
《当代外语研究》2017年第3期15-19,共5页曲卫国 陈流芳 
本文通过讨论后现代对系统知识的批判来探究系统知识与思辨的关系,希望以此推动外语教学的改革。外语教学长期以来缺乏对系统知识作用的认识,知识被等同于信息,知识的传授变成了碎片化的信息传递。没有系统知识,思辨就会失去合适的认知...
关键词:后现代 系统知识 思辨 外语教学 
外来词与本土词的语义互补初探——以“粉丝”的引入为例被引量:7
《当代修辞学》2011年第2期44-49,共6页陈流芳 曲卫国 
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外来词引入的理据。对外来词引入的传统解释一般局限于概念表达层面,但我们发现外来词的引入有时不是因为相关的概念表达式缺乏,而是因为与该概念有关的其他语义潜势无法传递。一些外来词虽然概念意义和本土词基本相同...
关键词:语义互补 意义潜势 意义细化 
“老+姓”称呼的语用功能浅析被引量:5
《修辞学习》2006年第3期34-36,39,共4页陈流芳 曲卫国 
“老+姓”作为称呼语通常被认为是表尊重。吕叔湘等则认为这种用法通常表示亲切。本文对这种用法的语用功能做历时分析,提出虽然不能排斥这种用法有表示尊敬或亲近的语用含义,但根据历时语用的追溯,其主要语用含义是“随意”。
关键词:老+姓称呼 尊重 亲切 随意 
告别语“拜拜”与汉语口语语体的缺环现象被引量:9
《修辞学习》2005年第3期25-27,共3页曲卫国 陈流芳 
关键词:告别语 汉语 口语语体 “再见” 影视文化 发展趋势 外来词语 
上海话间接感谢言语行为研究被引量:19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66-74,共9页曲卫固 陈流芳 
本文试图通过对上海话间接感谢言语行为的分析,揭示汉语间接感谢言语行为的一些语用特征。本文将在汉语直接感谢言语行为研究的基础上,对以下几个问题作进一步的说明:(1)上海话可用于间接感谢言语行为的言语行为类型;(2)上海话间接感谢...
关键词:间接感谢言语行为 礼貌原则 关系 受惠程度 汉语 上海话 
也谈“Please”,也谈“请”──与刘绍忠先生商榷被引量:18
《外国语》2001年第4期22-27,共6页曲卫国 陈流芳 
本文对刘绍忠所作的“请”字用法汉英对比分析提出了质疑。作者认为,“请”和please只有作为敬辞使用时才具有可比性。论文从句法、语义、语用等不同层面探讨了“请”和please的异同,提出制约“请”和please使用频率的是不同文化的礼...
关键词:敬辞 可比性 礼貌原则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