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岚

作品数:9被引量:3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绵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终结主题记忆新历史主义《红字》中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哲学宗教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青春岁月》《时代文学》《科技信息》《绵阳师范学院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四川外国语言文学研究中心科研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规训与抵抗——论《时间的噪音》中的空间叙事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128-135,共8页兰岚 
2020年四川外国语言文学研究中心资助项目“巴恩斯晚近作品(2011-)美学思想研究”(SCWY2020-09)。
朱利安·巴恩斯在《时间的噪音》一书中呈现出明晰的空间结构,运用意识流叙事手法以电梯旁、飞机上和汽车里这三个空间整合了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被迫承受权力规训的三个阶段。巴恩斯在这三重时空中通过并置主题与意象,呈现出权力规...
关键词:《时间的噪音》 空间叙事 主题—并置 意象并置 规训 
论巴恩斯《终结的感觉》中的节奏、结尾与确定性
《青年文学家》2019年第32期100-101,共2页兰岚 
历史、真实与自我确证是巴恩斯小说一以贯之的探寻主题,不同于其之前小说中寻而不得的新历史主义式结局,巴恩斯将这一探寻主题纳入克莫德虚构范式,以节奏和结尾赋予这一探寻主题以确定性。本文运用克默德虚构理论,阐释巴恩斯如何以节奏...
关键词:克莫德虚构理论 结尾 节奏 潜在意义 确定性 
论《终结的感觉》中的性别差异
《青春岁月》2013年第16期54-54,共1页兰岚 
2011年朱利安·巴恩斯凭借其《终结的感觉》一举夺得曼布克大奖。无疑,该书一巨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它的叙事策略,本文将运用格林布拉特新历史主义中性别差异的相关理论来分析本书中的两位重要角色:托尼和维罗妮卡。正是通过这两位男女...
关键词:新历史主义 他者 性别差异 真实 
论克莫德的记忆观被引量:1
《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20期24-24,共1页兰岚 
弗兰克·克莫德(Frank Kermode)作为英语批评界和莎士比亚研究的泰斗,有着诸多关于记忆的论述。他的理论研究无疑推动了当代文艺界对记忆的转向。在他的论著中记忆对于文学作品的叙事有着显著的意义,不同类型的记忆起着不同的叙事作用,...
关键词:记忆 历史 真实 自传 
被藏匿与颠覆的记忆——析《终结的感觉》中安东尼的手表
《青春岁月》2012年第23期60-60,共1页兰岚 
朱利安·巴恩斯的新作《终结的感觉》众望所归地荣获了2011年布克奖。书中,巴恩斯娴熟地运用后现代主义手法和新历史主义手法对主人公的记忆抽丝剥茧,呈献给读者一份已被藏匿与颠覆的记忆。本文通过对小说中主人公那只戴在手腕内侧的手...
关键词:朱利安.巴恩斯 新历史主义 手表 
伯莎·梅森的存在意义——失语的妖妇之于《简·爱》
《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4X期12-12,共1页兰岚 
伯莎.梅森是简.爱这部女性主义小说中的唯一一个失语的角色。然而,就是这个失语的、出场次数寥寥可数的角色,决定了小说中每一次重大情节的发展方向。笔者结合伯莎.梅森对男女主人公罗切斯特和简的人生历程的决定性作用,分析其在这部小...
关键词:女性主义 妖妇 失语 
论《红字》中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被引量:2
《时代文学》2009年第15期68-69,共2页兰岚 
《红字》是美国浪漫主义时期著名作家霍桑的代表作,作者在小说中充分运用了象征主义手法。象征符号红字"A"有着多重寓意,主要人物人名也富有深意。本文从不同角度分析了"红字"的多重象征意义,并对小说中主要人物的人名的寓意做了深入探析。
关键词:红字 象征 主题 
《新编英语教程》中重难点修辞格赏析
《科技信息》2009年第12期120-120,共1页兰岚 
《新编英语教程》作为英语专业教学用书,里面充满了各种各样、经典优美的修辞格,这对提高学生的语言欣赏水平和写作水平大有裨益,本文选取教材中的部分重难点修辞格进行讲解赏析,使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寓意深刻且又精妙优美的语言。
关键词:修辞格 典故 委婉语 仿拟 
英语专业四级新闻听力教学探微
《科技信息》2009年第10期107-107,共1页兰岚 
在英语专业四级考试中,新闻听力往往是学生最为担心的部分,得分率偏低。本文试对专四新闻部分的特点进行分析和对学生新闻听力策略能力培养方法进行探讨,以提高学生的新闻听力能力。
关键词:英语新闻 听力教学 听力策略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