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雅军

作品数:12被引量:35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晚清历史认识社会变革日本历史译介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期刊:《史学月刊》《当代中国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社会科学战线》更多>>
所获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如何“以史为鉴”——宋恕鉴戒日本历史的方式及其反思
《社会科学战线》2015年第4期107-113,共7页刘雅军 
河北师范大学博士基金项目(W2006B09)
情境变迁对历史的社会功能有重大影响。在晚清剧烈的社会变迁中,由于相信日本明治变革是全方位模仿西方的结果,而中日历史情境又具有很强的"同一性",宋恕屡屡将明治维新史中的个别事例作为可资模仿的样板。随着对日本历史的认识日渐加深...
关键词:宋恕 “以史为鉴” 明治维新 情境变迁 社会变革 
试论20世纪之前的美国历史撰述与国家特性被引量:1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112-117,共6页常莹莹 刘雅军 
建国之初,美国民众缺乏积淀于悠久历史文化传统中的凝聚力和认同感。为了唤醒美国人的国家意识,历史学家着手创造有用的过去,在不同时期以不同形式都明确表达和界定了独一无二的国家特性。早期史学家通过独立战争界定外部敌人将美利坚...
关键词:美国 历史撰述 国家特性 
从《忘山庐日记》看孙宝瑄世界历史认识与变革观的转变被引量:3
《史学月刊》2011年第2期134-136,共3页刘雅军 
河北师范大学青年基金项目;编号W2007Q09
孙宝瑄(1874~1924),字仲玙,杭州(今浙江钱塘)人,因生于晚清官宦世家及其博览群书而享誉政坛与思想界。本文根据1894~1908年间孙宝瑄《忘山庐日记》(孙宝瑄:《忘山庐日记》上下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所记读书情况,分析他...
关键词:历史认识 变革观 世界 日记 上海古籍出版社 博览群书 读书情况 思想界 
试析戊戌年间康有为的日本历史认识被引量:1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103-108,共6页刘雅军 
因中、日两国历史的某些相似性,戊戌年间康有为"史鉴"的典范由西方转变为日本。然而,视明治维新为完全"效仿"西方,并将其作为中国"效仿"的样板,康有为的日本历史认识不免有重要缺憾。而且,由于将明治维新史作为自己变革方案的行动指导,...
关键词:康有为 日本历史 传统史鉴方式 
“衰亡史鉴”与晚清社会变革被引量:2
《史学理论研究》2010年第4期59-68,共10页刘雅军 
维新志士非常关注衰亡国家的历史。戊戌年前后,"衰亡史鉴"主要强调"变"和"尊新"。但那时,论述衰亡史著的数量很少,反响也极其有限。庚子年之后,几十种衰亡史被编译出版,极大改变了社会风气。然而,在传统的以"个别事例褒贬法戒"的史鉴方...
关键词:“衰亡史鉴” 晚清 社会变革 
晚清学人“国史”观念的演变与影响被引量:2
《史学月刊》2009年第12期12-20,共9页刘雅军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剧烈的时代变局中,传统史学经历了个别史事丧失意义乃至整体遭遇否定的过程。同时,受西方史学观念影响,"国史"被赋予更重要的价值和责任。但是,清末的少数几种"新国史"均未完成。晚清学人既未能勾勒"国史"发展的整...
关键词:晚清学人 “国史“观念 
明治时代日本人的世界历史观念被引量:3
《历史教学》2005年第12期28-34,共7页刘雅军 
世界历史观念不仅与民族文化反省密切相连,更直接影响着该国民的自我定位及前瞻未来的方向与行动力.明治时代,日本人的世界历史观念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一是以"万国史为世界史";二是"以欧洲史为世界史";三是通过"东洋史的构建",赋予...
关键词:明治时代 日本人 世界历史观念 
美国对台湾的援助政策初探:1949~1953年被引量:3
《当代中国史研究》2005年第6期87-94,共8页刘雅军 
1949~1953年是冷战开始后美台关系的起点.这一时期美国对台湾的援助政策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尽管在执行过程中采取了一些“模糊”策略,但并不存在由“放弃”到“扶植”的明确转折,更没有放弃台湾的切实行动.至1953年共和党执政时,美国对...
关键词:美国 台湾省 援助政策 
晚清学人“世界历史”观念的变迁被引量:2
《史学月刊》2005年第10期97-103,共7页刘雅军 
19世纪中期以来,在剧烈的中西碰撞影响下,晚清学人关于史书编纂体例的认识有了新变化:甲午战前,重新使用国别体撰写外国史;至20世纪初,当西方“世界历史”观念和世界史编纂方法经明治日本输入后,晚清学人对西方“以西方史为世界史”的...
关键词:晚清学人 世界历史观念 
李提摩太与《泰西新史揽要》的译介被引量:11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119-124,共6页刘雅军 
作为一部英国三流历史学著作 ,《泰西新史揽要》却是晚清销量最大、影响最广的西方历史学译作。这部本来以改善教会在华处境为目的的译著 ,完成出版之时恰逢甲午战争的危局 ,不仅近代中国人把它作为思想启蒙的工具 ,而且李提摩太也不由...
关键词:李提摩太 《泰西新史揽要》 清末思想界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