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冉

作品数:8被引量:13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更多>>
发文主题:儿童口腔医学咬合力静脉夜磨牙症多导睡眠监测更多>>
发文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机械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中华麻醉学杂志》《中华口腔医学杂志》《中国口腔医学继续教育杂志》《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20例混合牙列个别正常[牙合]儿童咬合力及咬合接触特点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25年第1期154-160,共7页吴晓冉 金逸凡 肖睿思 廖培雯 王媛媛 
目的:对混合牙列儿童的咬合力和咬合接触进行测量分析,初步提供混合牙列个别正常[牙合]儿童咬合情况的基线数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共纳入20例混合牙列个别正常[牙合]儿童,其中男童12例,女童8例,年龄在6.5~9.8岁。使用Dental Prescal...
关键词:混合牙列 牙尖交错位 最大咬合力 咬合接触面积 
虚拟操作训练系统在儿童口腔医学本科生乳磨牙髓腔冠部预备教学中的应用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4年第6期67-67,74,共2页徐赫 王文君 郭怡丹 吴晓冉 李静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教育教学研究课题(2020-PT-05)。
目的:探讨虚拟操作训练在儿童口腔医学本科生乳磨牙髓腔冠部预备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本科生共60人为研究对象,分为虚拟教学组(试验组)和仿头模教学组(对照组),培训练习后进行操作考核和问卷调查。结果:虚拟练习...
关键词:虚拟仿真 儿童口腔医学 本科生教学 乳磨牙髓腔冠部预备 
103例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患龋情况及全身麻醉下牙齿治疗项目分析被引量:3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20年第9期639-646,共8页吴晓冉 夏斌 葛立宏 秦满 李若竹 王渤 葛凤庆 王小竞 陈旭 宋光泰 邵林琴 汪俊 邹静 林居红 赵玉梅 梅予锋 黄华 曾素娟 
目的了解进行全身麻醉下牙齿治疗的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儿童的患龋情况及牙齿治疗内容特点。方法选择2016年4至11月参与中央财政支持的中华口腔医学会“关爱孤独症儿童口腔健康”项目,全身麻醉下进行牙齿治疗...
关键词:儿童口腔医学 孤独症谱系障碍 麻醉 全身 龋失补指数 牙髓治疗 
静脉深度镇静用于不配合患儿门诊口腔治疗的回顾性分析被引量:6
《中华麻醉学杂志》2019年第10期1212-1215,共4页刘云 吴晓冉 杨旭东 夏斌 周丹 李炳华 
回顾性分析静脉深度镇静用于不配合患儿门诊口腔治疗的效果。选择2015年11月至2018年10月在门诊行口腔常规治疗不配合的患儿,年龄2~10岁,治疗时间<2 h。治疗前采取鼻喷右美托咪定或口服咪达唑仑或鼻喷咪达唑仑或直接吸入七氟醚进行镇静...
关键词:深度镇静 儿童口腔医学 二丙异酚 门诊病人 
夜磨牙症儿童患者的多导睡眠监测分析被引量:4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1年第2期112-114,共3页吴晓冉 郑树国 王立文 
目的 通过多导睡眠监测分析儿童夜磨牙症患者睡眠电生理及睡眠结构方面的改变,初步探讨夜磨牙症与睡眠电生理的关系.方法 分别选择12例严重夜磨牙症儿童患者(磨牙症组)及11名健康儿童(健康对照组)进行多导睡眠监测,并行统计学分析....
关键词:夜磨牙症 多道睡眠描记术 睡眠结构 睡眠效率 
微打磨技术对釉质表面牙体组织损耗、表面粗糙度及比色变化作用的体外研究
《中国口腔医学继续教育杂志》2010年第1期44-48,共5页Patrick R.Schmidlin Beatrice Sener Jens Schug 吴晓冉(译) 郑树国(审) 
研究目的:通过体外研究(在标准化条件下.分别处理10s、20s、30s、40s)来分析两种商品化的可用于微打磨的化合物[Prema(Premlere Dental Products)和Opalustre(Ultradent)]对人体牙釉质的作用。非酸性浮石作为研磨剂的对照化合...
关键词:CIE L*a*b* 釉质 微打磨技术 表面粗糙度 
食物及预防龋齿的饮食因素
《中国口腔医学继续教育杂志》2008年第2期9-11,共3页Paula Moynihan, PhD RPHNutr, SRD, BSc 吴晓冉(译) 郑树国(审) 
郑树国教授点评:在导致龋齿形成的因素中,饮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以往我们更多的是关注致龋食物,包括它的危害,日常饮食当中的控制。但久之往往会引起人们的反感。其实,完全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换位思考。实际上,食物当中有许多...
关键词:饮食因素 食物 龋齿 预防 防龋作用 日常饮食 换位思考 口腔保健 
微打磨技术的适应证及局限性
《中国口腔医学继续教育杂志》2008年第2期12-15,共4页Nacer Benbachir, DMD Stefano Ardu, DMD Ivo Krejci, Prof DMD 吴晓冉(译) 郑树国(审) 
本报道通过临床病例明确微打磨技术在前牙着色应用的适应证和局限性。其原理是通过微打磨技术去除发育异常的外表釉质层.同时在必要时.结合使用家庭漂白技术及现代粘接修复技术。在一些特殊病例中.该技术可以微创地去除发育异常的釉...
关键词:釉质发育异常 家庭漂白 粗磨 微打磨 微创技术 白垩斑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