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艳婵

作品数:18被引量:9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吉首大学民族预科教育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民族预科《风波》散文草原反抗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江西社会科学》《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民族论坛》《经济与社会发展》更多>>
所获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关于真伪的追问——解读《隐形伴侣》中的谎花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97-99,共3页欧艳婵 
张抗抗《隐形伴侣》中的谎花意象,是作家关于"真伪"的追问,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很强的现实意义,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
关键词:《隐形伴侣》 谎花 真伪追问 
浅谈语言背景对于民族预科学生语文学习的意义
《教师》2012年第32期54-55,共2页欧艳婵 
十二年寒窗苦读,却没能直接进入高校深造,幸得国家有民族政策、有民族预科,一批批少数民族学生通过民族预科这座桥跨进了高等学校的大门,享受了国家提供的高等教育,最终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
关键词:民族预科学生 语文学习 语言背景 意义 少数民族学生 国家建设 民族政策 高等学校 
我国少数民族本科预科课程教学定位的基本依据与原则探析被引量:2
《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版)》2011年第3期96-98,共3页卜爱华 刘端 欧艳婵 
2009年湖南省教育厅立项教改项目"少数民族本科预科教育课程教学定位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之一
民族预科课程教学定位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民族预科教育,影响教学质量的稳定和提高。文章分析了预科课程教学的特殊性,从学生民族文化背景的多样性与教学标准统一要求相协调、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知识积累与学习能力发展相结合、...
关键词:民族预科 课程教学定位 依据与原则 
关于命运与身份——《赤彤丹朱》红痣事件解读
《皖西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124-126,共3页欧艳婵 
通过解读张抗抗《赤彤丹朱》对涉及一家三代的红痣事件的处理,探寻作家触及"命运""身份"等敏感话题、痛说革命家史深度清理国史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红痣事件 命运 身份 
论张抗抗作品主体意识的流变被引量:1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107-111,共5页欧艳婵 
吉首大学社会科学基金立项资助课题<追寻与超越>阶段性成果
张抗抗的文学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和本世纪初。在这三个阶段,体现在作品中的主体意识也有所不同。本文按照三个阶段,结合该时期的作品,对主要文学形象进行详细解读,对张抗抗作品主体意识的流变做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张抗抗 主体意识 “她”群体 女性意识 
也把生命做琴弦——史铁生作品中生命意识的解读被引量:2
《湘南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56-59,63,共5页欧艳婵 
一个人的创作,通常是他个人生活和精神历程的艺术再现。对史铁生而言,残缺身体与健康思想的矛盾统一,表现在作品里,正是一种强烈的生命意识。生命经历的不同,生命意识的差别,在史铁生的作品中转化为主人公对命运的无声反抗、对灵魂的顽...
关键词:生命意识 反抗 拯救 追求 
青鸟不到伊独去——从三度自杀看三毛的“丝袜”人生曲被引量:1
《怀化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77-79,共3页欧艳婵 
三毛是中国文学史上无法定位的一个人物。她算不上伟大,然而在她的有生之年却一次又一次掀起席卷海内外的"三毛热",并拥有一大批的"三毛迷"。她的一生和她的文字一样美丽,却又荒凉。选取三毛的三次自杀经历为主线,贯穿全文,对三毛的人...
关键词:自杀 自觉 自我 自由 
追寻—偏离—回归——20世纪中国文学中“人的文学”之轨迹被引量:1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116-120,150,共6页田筱鸿 欧艳婵 
五四运动孕育和催生的20世纪中国文学是在对"人"的发现和追寻中开始的。其间,由于中国在20世纪特殊的历史境遇,人的文学的几经偏离,许多时候文学对于"人"的背离甚至影响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成就。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新时期文学在思想解...
关键词:20世纪中国文学 人的文学 
自由灵魂的舞蹈——《张抗抗散文》
《皖西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101-102,共2页欧艳婵 冯小萍 
《张抗抗散文》展示了一种类似宗教的境界及达到这种境界的修炼过程。因作者的智慧与理性,其散文不仅给读者情感的冲击,更多地给人审美的愉悦和思想的愉悦。读《张抗抗散文》是欣赏自由灵魂的舞蹈。
关键词:张抗抗 散文 自由 愉悦 
关于理想的不辍之思——从《北极光》到《情爱画廊》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111-112,171,共3页欧艳婵 田筱鸿 
涉及文化核心的理想,于个体于群体至关重要。无论民众还是精英,有理想才不致迷失。从《北极光》到《情爱画廊》,十余年间,作家张抗抗以自己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表现了一个文学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心,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张抗抗 文化 理想 北极光 情爱画廊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