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艳鹏

作品数:17被引量:371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重庆大学法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生态法益污染环境法益入罪标准生态主义更多>>
发文领域:政治法律环境科学与工程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发文期刊:《南京大学法律评论》《法制与社会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生态文明保障的刑法机制被引量:94
《中国社会科学》2017年第11期75-98,共24页焦艳鹏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经费面上项目"基于多元效能的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当前,我国正处于生态文明建设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时期,运用法治方式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应有之义。环境犯罪需要刑法惩治,生态文明保障需要刑法机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需科学配置刑法在法益保护、人权保障与秩序维护三者之间的机...
关键词:生态文明 环境保护 刑法机制 环境犯罪 生态法益 
中国环境司法的基本形态、当前样态与未来发展——对《中国环境司法发展报告(2015—2017)》的解读被引量:34
《环境保护》2017年第18期7-12,共6页吕忠梅 焦艳鹏 
环境司法是环境保护进入高级阶段的必然需求,也是当前我国司法体系的构成要素。本文对我国当前环境司法的基本形态、所呈现出的主要样态进行了概要介绍,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环境司法未来发展的基本图景进行了展望。中国的环境司法具有专...
关键词:环境司法 司法价值 环境保护 《中国环境司法发展报告(2015—2017)》 
网络诈骗犯罪刑事司法样态实证研究——以389份生效刑事判决书为分析对象被引量:15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7年第4期91-102,共12页焦艳鹏 杨红梅 
本文以389份生效刑事判决书为切入,对我国网络诈骗犯罪的刑法规制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文章在确定网络诈骗犯罪行为边界的基础上,以判决书中具有刑法意义的要素的分析为路径,析出了目前网络诈骗犯罪的基本刑事司法样态,并对其主要成因...
关键词:网络诈骗 诈骗罪 网络犯罪 刑法规制 生效判决书 
自然资源的多元价值与国家所有的法律实现——对宪法第9条的体系性解读被引量:45
《法制与社会发展》2017年第1期128-141,共14页焦艳鹏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生态文明法律制度建设研究"(15ZD029);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经费面上项目"基于多元效能的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研究"(106112016 CDJSK 08 XK 18)的阶段性成果
对自然资源"国家所有"的理解应有两个前提,即:第一,自然资源具有包括财产价值但又超越财产价值的多元价值;第二,宪法第9条对"国家所有"已进行了基本解释,即"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自然资源国家所有的法律意蕴是指自然资源所具有的财产...
关键词:自然资源 国家所有 全民所有 国家义务 法律义务 生态价值 宪法第9条 
环境司法的效能、目的与个案公正的生成——兼谈当事人的正义观及对司法活动的影响被引量:2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16年第2期263-274,共12页焦艳鹏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生态文明法律制度建设研究》(15ZD029)、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基于统计分析的我国环境保护刑事司法效能及其优化研究》(13FCX040);重庆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经费跨学科项目《基于多元效能的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研究》(106112016CDJSK08 XK 18)的研究成果
环境司法活动近年来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但其价值理念的走向值得关注。当前在该领域需要特别注意:保护环境是环境司法的价值之一,但并非环境司法的目的。环境司法作为司法活动之一种,应以司法的目的即保证个案公正为价值依托。环境...
关键词:环境司法 司法效能 司法目的个案公正 当事人正义观环境保护 
论生态文明建设中刑法与环境法的协调被引量:17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136-141,共6页焦艳鹏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生态文明法律制度建设研究"(15ZD029);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基于统计分析的我国环境保护刑事司法效能及其优化研究"(13FCX040);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经费面上项目"污染环境罪司法解释实施效果及其优化研究"(2015CDJXY)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对包括刑法与环境法在内的现代法治手段具有内在需求。分析表明,中国刑事司法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贡献率较为有限,其根本原因在于刑法与环境法之间的协调性较差。导致两者协调性较差的原因有:(1)环境政策与刑事政策在一定...
关键词:生态文明 刑法 环境法 部门法协调 环境刑事立法 环境刑事司法 
污染环境罪司法解释适用研析被引量:1
《刑法论丛》2016年第1期59-82,共24页焦艳鹏 
本文对2013年开始施行的污染环境罪司法解释(即2013年第15号司法解释)的适用情况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发现,上述司法解释施行以来,全国范围内污染环境类刑事案件数量大幅上升,但发案率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重金属与危险废物是当前污染...
关键词:污染环境罪 司法解释 法律适用 公安机关 环保机关 
实体法与程序法双重约束下的污染环境罪司法证明——以2013年第15号司法解释的司法实践为切入被引量:17
《政治与法律》2015年第7期14-24,共11页焦艳鹏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统计分析的我国环境保护刑事司法效能及其优化研究"(项目编号:13CFX040);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科研专项面上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污染环境罪的司法证明是当前司法实务中的难点之一。2013年第15号司法解释施行以来,侦查机关或公诉机关对污染环境罪的入罪标准与证明标准的掌握并没有因近年来环境刑事政策的调整而显著降低,污染环境罪的司法证明受到刑法所确定的入罪...
关键词:污染环境罪 司法证明 入罪标准 证明标准 司法解释 
污染环境罪因果关系的证明路径——以“2013年第15号司法解释”的适用为切入点被引量:26
《法学》2014年第8期133-142,共10页焦艳鹏 
作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统计分析的我国环境保护刑事司法效能及其优化研究"(项目编号:13CFX040)的阶段性成果;江苏高校区域法治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二期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严格适用刑法与有效回应环境保护迫切需要是当前我国环境刑事司法工作应坚持的价值取向。本文以此双重价值为指引,以2013年第15号司法解释的实践为切入,分析了当前我国污染环境犯罪刑事司法实践中的因果关系判定问题,构建了当前我国污...
关键词:双重价值 污染环境 因果关系 证明 
法益解释机能的司法实现——以污染环境罪的司法判定为线索被引量:55
《现代法学》2014年第1期108-120,共13页焦艳鹏 
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统计分析的我国环境保护刑事司法效能及其优化研究"(13CFX040)
法益理论解释机能的实现有赖于刑事司法实践中对个案或类罪的法益判定。法益判定的逻辑过程主要包括法益类型识别、法益位阶度量及法益价值量确定。法益类型识别是法益解释机能司法实现的逻辑起点、法益位阶度量是法益解释机能司法实现...
关键词:法益理论 解释论 法益识别 法益度量 生态法益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