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希

作品数:11被引量:4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易经》坤卦文论蕴藉阴柔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思想战线》《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西部学刊》《芒种》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全汉赋》“玉”研究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135-141,共7页靳希 张新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外<史记>文学研究资料整理与研究"(13&ZD111);陕西师范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资助项目"(X2014YB12)
汉赋中玉质玉饰、玉色玉纹、玉工雕琢、玉之美喻与其他众多美玉共同构成汉赋中的"玉"事象。汉赋中涉及的有关"玉"事象的篇章包括残篇多达88篇,涉及两汉汉赋作家数量达39人次。两汉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影响到了"玉"事象在汉赋中...
关键词:《全汉赋》 汉赋  事象 
经典著作生命力的延伸与扩展——以20世纪以来《史记》研究为例被引量:1
《思想战线》2016年第3期159-166,共8页张新科 靳希 
国家社会科会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外<史记>文学研究资料整理与研究"阶段性成果(13&ZD11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史记>文学经典的建构过程及其意义"(13BZW040)阶段性成果
经典著作的生命力来自于它本身所具有的不朽价值,同时也来自于历代读者的阅读与消费、传播与研究。"史记学"的形成过程,就是《史记》生命力延伸与扩展的过程。20世纪以来,国内的《史记》研究,由"史料学"向"史记学"发展,研究领域、研究...
关键词:《史记》研究 历程 生命力 延伸与扩展 
章学诚《文史通义·经解》研究
《西部学刊》2015年第7期75-77,共3页靳希 
《文史通义·经解》分上、中、下三个部分。章学诚从三个层面展开论述,首先,章学诚在《经解上》里从文字起源之前谈起,探讨了"经"的定义、"经"的起源与发展,并将"经"与"传"作了详细的区分。其次,章学诚在《经解中》围绕"官师既分"的制...
关键词:章学诚 文史通义   
《山海经》兽形“神”探析被引量:1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4年第1期61-63,共3页靳希 王永 
2011年度宁夏回族自治区哲学社科规划项目立项<山海经文化与文学价值探究>;(项目批准号:11NXBZW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山海经》中充满了大大小小的与"神"符号文化密切相关的内容。其中有鸟兽龙神、马身龙首的兽形之神,也有龙身人面、马身人面的半人半兽之神。此外还有未标明"神"字,但在神话系统中被默认为神的,如夸父、共工、刑天等人形之神。虽然都是...
关键词:《山海经》 兽形  
从《原诗》与《诗的艺术》看如何正视古典文学——以叶燮与布瓦洛为例
《芒种》2013年第11期83-84,共2页靳希 
叶燮的《原诗》写于布瓦洛《诗的艺术》创作的前后10年内。两位文学理论家以同样批判性的眼光观照了作家所处的文学环境,并且有共性地认为真正的成熟,不是否定他物存在,而是鼓励和包容不同的声音。古为今用的标准就在于,我们应该做...
关键词:《原诗》 古典文学 叶燮 艺术 正视 文学理论家 文学环境 古为今用 
《文心雕龙》“玉”研究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3年第7期149-150,共2页靳希 
《文心雕龙》中充满了大大小小的与玉密切相关的意象。其中有以玉色泽之润喻文辞之优美;以雕玉的工艺喻文章的文采;以珠玉之声比喻文章的精妙;以玉的价值比喻经典文章的珍贵。与玉相关的词在《文心雕龙》中也出现了很多次。玉的出现频...
关键词:文心雕龙  文学术语 
《西都赋》对“大美”的追求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3年第6期90-91,共2页靳希 
班固的《西都赋》以典丽宏大的手法,描写长安都城的壮丽,宫殿之华美,后宫之奢侈,苑囿之奇伟,极尽铺排之能事,体现出班固写骋辞大赋的才能。这种大美的追求分别源自乾卦与坤卦。班固分别从汉长安城的天然地利、都市生活、亭台楼阁和皇家...
关键词:《西都赋》 长安 大美 
先秦诸子的演绎过程被引量:1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年第3期79-80,91,共3页靳希 
先秦是中国文化发展的源头。而先秦诸子所带来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盛况,更是影响了后世几千年之久。我们所熟知的先秦诸子,在先秦并非是以"九流十家"来划分的。《庄子.天下篇》、《荀子.非十二子》、《韩非子.显学》、《论六家要...
关键词:先秦 诸子 演绎 
阴柔的蕴藉——坤卦中的中国古代文论观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年第2期43-48,70,共7页靳希 
《易经》坤卦之含蓄内敛蕴藉思想具有中华文化神韵,其中每一爻的卦辞都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有着深远的影响。卦辞分别体现了:中国古代的时间观,创作主体的弱化,对于宏大的追求,对于含蓄的追求,开放式的理论观,中庸的价值导向,收...
关键词:《易经》坤卦 文论 蕴藉 
阴柔的蕴藉——坤卦中的中国古代文学观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3年第5期51-52,79,共3页靳希 
《易经》坤卦含蓄内敛之思想具有中华文化神韵,其中每一爻的卦辞都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有着深远的影响。卦辞分别体现了:中国古代的时间观,创作主体的弱化,对于宏大的追求,对于含蓄的追求,开放式的理论观,中庸的价值导向,收放自如的张力...
关键词:《易经》坤卦 文论 蕴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