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汉赋》

作品数:17被引量:47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潘晨婧周宝宏吴广平刘莉张芳溢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辽宁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文献》《文艺研究》《文学遗产》《中国韵文学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两汉:中国古代自然审美之自觉期
《复印报刊资料(哲学文摘)》2021年第3期87-88,共2页薛富兴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爲者也。”两汉是一个以赋称盛的时代,赋是该时期文学的标志性样式。汉赋所取得的成就首先表现在数量上。据班固《汉书·艺文志》,...
关键词:《全汉赋》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赋家 汉赋 自然审美 自觉期 《汉书·艺文志》 赋文 
《全汉赋》“玉”研究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135-141,共7页靳希 张新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外<史记>文学研究资料整理与研究"(13&ZD111);陕西师范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资助项目"(X2014YB12)
汉赋中玉质玉饰、玉色玉纹、玉工雕琢、玉之美喻与其他众多美玉共同构成汉赋中的"玉"事象。汉赋中涉及的有关"玉"事象的篇章包括残篇多达88篇,涉及两汉汉赋作家数量达39人次。两汉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影响到了"玉"事象在汉赋中...
关键词:《全汉赋》 汉赋  事象 
汉赋语用颜色词使用效应分析
《泰山学院学报》2017年第2期105-110,共6页潘晨婧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汉语古典韵文文体文学语言颜色词历时演变研究"(15BYY119)
颜色词从语义角度划分为语义颜色词和语用颜色词。分析《全汉赋》中所有语用颜色词的使用特性,发现语用颜色词在与名词类别搭配上有明显的限制,在使用时也受到具体语境的影响。语用颜色词和语义颜色词搭配相同名词时所表现的不同,凸显...
关键词:《全汉赋》 语用颜色词 使用效应 
颜色词蕴含哲学文化义分析——以《全汉赋》为例
《泰山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94-98,共5页潘晨婧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资金中央高校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12XNF041)
颜色词具有丰富的内涵,绝不阈限于其表示色彩的属性。由于哲学思想、文化传统的不同,文人在文学创作中对于色彩的使用也体现出自己独特的特色。本文仅以《全汉赋》颜色词为基础,从颜色词所代表的五行、五方及四季作为切入点,深入探寻颜...
关键词:《全汉赋》 颜色词 哲学文化义 
一史封皮三易色 此中甘苦费君探——费振刚教授访谈录被引量:1
《文艺研究》2013年第1期70-80,共11页方铭 马庆洲 
费振刚先生,1935年生于辽宁鞍山。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60年毕业后留校任教,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1994-2000年,任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1961年,作为青年教师代表,与游国恩、王起、萧涤非、季镇淮一起主编了影响...
关键词:副教授 访谈录 《中国文学史》 中国大百科全书 《全汉赋校注》 清华大学出版社 《全汉赋》 北京大学 
《全汉赋》用韵研究被引量:2
《汉字文化》2009年第5期37-40,共4页刘莉 
两汉韵部系统的研究相较于先秦韵部的研究来说,偏于薄弱,至今仍存有一些分歧,如对鱼、侯,脂、微的分合有不同意见,对去声调的有无持不同看法等。这一方面,是因为汉代韵文材料的收集不够全面,如汉赋的散佚就较多;另一方面,是因...
关键词:《全汉赋》 用韵 不同意见 定量分析 偶然因素 韵部 材料 韵文 
《全汉赋》班彪《冀州赋》题名献疑被引量:5
《文学遗产》2008年第6期94-94,共1页王子今 
费振刚等辑校《全汉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录班彪《冀州赋》。其“校记”云:“本篇残篇,录自《艺文类聚》卷六、二八。又参校《初学记》卷八、《后汉书·郡国志》注、《水经注·荡水注》。‘冀州赋’,《类聚》卷二八引、《...
关键词:《全汉赋》 冀州 班彪 北京大学出版社 题名 《艺文类聚》 《初学记》 后汉书 
汉代的咏物小赋
《阅读与写作》2008年第5期48-48,F0003,共2页李彤 
汉代咏物赋中,除了歌颂皇朝雄壮声威的苑猎京殿大赋而外,咏物小赋占有褶当比重。从费振刚等人辑校的《全汉赋》来看,咏物小赋有一百来篇,约占全汉赋的三分之一。作家将细腻的笔触伸向花草果木、鸟兽鱼虫、玉石珍玩、风云雨月、山川...
关键词:咏物赋 小赋 汉代 《全汉赋》 语言简洁 大赋 歌颂 云雨 
《全汉赋》辑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被引量:4
《中国韵文学刊》2004年第2期69-77,共9页吴广平 
费振刚、胡双宝、宗明华三位先生辑校的《全汉赋》,辑录方面存在失收、误收、重收等情况;校勘方面存在底本选择不当、校本收录不全、文字讹误较多、漏校、“校记“的说明常常与正文矛盾、没有完全保留古籍原貌、弄错了和失记了作品出处...
关键词:汉赋 校勘 考订工作 《全汉赋》 汉代 辑录工作 
断代赋体总集研究——《全汉赋》评介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69-72,共4页赵国玺 
费振刚等辑校的《全汉赋》一书 ,具有较高水平的学术价值 ,它首先阐释了什么是赋 ,其次严格区分了辞与赋的界限 ,其三是基本解决了汉赋作家作品的归属问题。该书博采广收 ,校勘精审严谨 ,是汉赋研究的必备参考文献。然而尚有两方面问题...
关键词:《全汉赋》 文学评论 费振刚 学术价值 学术研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