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冬磊

作品数:29被引量:331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新闻纸媒介时间官员读书人报刊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哲学宗教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发文期刊:《新闻传播》《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图书评论》《新闻与传播研究》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主持人语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2022年第2期18-18,共1页卞冬磊 
早在20世纪90年代,卡斯特(Manuel Castells)就指出网络社会的空间形态是一种“流动空间”。而最近30年,随着交通工具和通信技术的极速发展,“流动/移动”更是成为当代日常生活的普遍经验,相应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也发生了“流动转向...
关键词:流动空间 匿名评审 卡斯特 专题论文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互联网 空间形态 交通工具 
从江南到京师:主流政治、精英读者与《申报》的全国化(1872-1879)被引量:4
《新闻与传播研究》2021年第9期93-107,128,共16页卞冬磊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近代中国报刊阅读史及其史料库建设(1815-1919)”(项目编号:15CXW0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与以往研究不同,论文认为《申报》从初创时就是一份"立意于遍供天下之览"的报纸。文章循此追溯了1870年代《申报》从江南向全国扩张、寻求精英读者的历史。研究发现,《申报》的全国化进程有4个象征性时间节点:1872年以竹枝词和言论抓住...
关键词:《申报》 江南 京师 官员 读者 
“成员无数”:一份马克思主义刊物的栏目设置和群体逻辑(1920-1921)被引量:6
《国际新闻界》2021年第7期43-58,共16页卞冬磊 
本文探讨1920年创刊的马克思主义刊物《劳动界》的栏目设置及其蕴藏的群体逻辑。研究发现,《劳动界》的创办者通过设置"演说""界"和"来信"三种栏目,对新兴崛起的工人群体展开动员。其中,"演说"诉诸听觉,将工人从读者变成集体式的听众。"...
关键词:《劳动界》 栏目 群体 马克思主义 
遗忘与重建:作为“传播”的“交通”被引量:16
《新闻大学》2021年第1期36-47,118-119,共14页卞冬磊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项目“电子媒介与人的境况研究”(20FXWB002)阶段性成果
现代交通技术的兴起,使社会的流动性日益增强,人的交流亦受此影响。但20世纪上半叶兴起的"传播"却遗忘了"交通",失去了对这一重要日常经验提问的能力。鉴于此,本文追溯了"交通"被学科遗忘的历史,发现传播学所"选择"的是技术上具有瞬时...
关键词:移动 交通 传播 
伟大的情感:近代报刊的“祖国”话语与意义争夺(1902-1927)被引量:5
《新闻与传播研究》2020年第2期97-109,128,共14页卞冬磊 
国家社科基金“近代中国报刊阅读史及其史料库建设(1815-1919)”(项目编号:15CXW003)的阶段性成果。
论文借助“中国近现代思想史全文检索数据库(1830-1930)”,探究近代中文报刊“祖国”话语的流变及政治力量或思潮对其意义的争夺。研究发现,“祖国”在1902年时急遽地政治化,其“祖先居住之地”或“起源之地”的传统意涵,骤然变成富有...
关键词:报刊 祖国 话语 意义争夺 情感 
线上社会世界的兴起——以“自我”概念探究“社交”媒体被引量:9
《新闻记者》2019年第10期31-40,共10页卞冬磊 
江苏省高校优秀中青年教师境外研修项目阶段性成果
本文借助哲学研究中相关的"自我"概念,探讨了社交媒体对人类交往实践的改造。文章通过追问一个假设性的问题——"失去手机意味着什么"?发现手机消解了1970年代以来虚拟/现实的二元区分,创造出一个随时更新且关系密集的"线上社会世界",...
关键词:线上社会世界 自我 手机 社交媒体 
“世界”的阴影:报纸阅读与晚清的国家想象(1898—1911)被引量:1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年第4期25-32,共8页卞冬磊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近代报刊阅读史及其史料库建设(1815—1919)”(15CXW003)
从1898年起,近代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社会.除了在殖民空间遭遇的中西交往以外,"接触地带"以外的民众主要通过读报知晓和理解帝国主义,此现象可命名为"远距帝国主义".通过晚清三位读书人日记,可探索以下问题:远距帝国主义呈现何种世...
关键词:世界 读报 远距帝国主义 国家想象 
为致用而读:新闻纸在晚清官场的兴起(1861-1890)被引量:5
《新闻大学》2019年第5期46-58,118,共14页卞冬磊 
国家社科基金“近代中国报刊阅读史及其史料库建设(1815-1919)”(15CXW003)阶段性成果
本文通过梳理部分'洋务派'官员的日记、奏折和书信,勉力还原1860年代初到1880年代末晚清官员阅读新闻纸的情形。研究发现,1861年总理衙门设立后,新闻纸逐渐参与到中西交涉的多重事务之中。在此期间,除了继续打探西方军事情报以外,晚清...
关键词:新闻纸 阅读 官员 致用 
中西映照的开始:晚清新闻纸阅读中的“社会比较”被引量:1
《编辑之友》2019年第4期98-104,共7页卞冬磊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近代报刊阅读史及其史料库建设(1815-1919)"(15CXW003)
中西比较是近代中国思想史的重要现象,不过以此为主题的研究却寥寥无几。文章以郭嵩焘为个案,据其《伦敦和巴黎日记》,借助社会比较理论的相关叙述,深描了近代中国思想史上一个较早出现、但异常丰富的中西比较过程。研究发现,与亲身出...
关键词:中西映照 晚清 新闻纸 社会比较 
阅读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被引量:4
《编辑之友》2019年第4期5-18,共14页本刊记者 蒋建国 郝雨 王鹏飞 卞冬磊 朱至刚 
伴随着文字诞生而出现的阅读行为,迄今已延续了五千年。虽然时间久远、历史悠长,但梳理古代学术研究体系,并没有以阅读为独立研究对象的学科内容。直到20世纪80年代,受读者反应理论等跨学科理论的影响,阅读史才作为书籍史研究的一个分支...
关键词:中国社会转型 近代中国社会 阅读行为 20世纪80年代 跨学科理论 学术研究体系 读者反应理论 信息管理学院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