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元珂

作品数:32被引量:28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现代文学馆更多>>
发文主题:芳纶浆粕短篇小说小说小说家传记写作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化学工程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朔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南方文坛》《百家评论》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时间”的空间表达与当代意识——论夏立君的《时间会说话》
《百家评论》2020年第3期15-18,共4页张元珂 
《时间会说话》是夏立君继《时间的压力》之后出版的又一部散文力作。一方面,"时间"以及"时间话语"依然是其最为核心的主题向度。无论深描"时间"在童年或在故乡时的生命形态,解读"时间"在大历史长河中的种种存在之谜,还是借"游记"这一...
关键词:夏立君 时间 空间 生命 当代意识 
“郭澄清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学术研讨会纪要
《百家评论》2020年第1期37-51,共15页李宗刚 王洪禹 李一鸣 姬德君 郭洪志 魏建 张学军 李掖平 王万森 张元珂 付如初 许晨 杨守森 房福贤 黄发有 李军 张均 张丽军 陈夫龙 张永峰 尚启元 丛新强 赵月斌 顾广梅 刘新锁 翟文铖 孙涛 
王洪禹(山东师范大学副校长):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郭澄清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学术研讨会,在这里我代表山东师范大学向研讨会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莅临出席活动的各位专家,各位来宾表示诚挚的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和帮助中国现...
关键词:中国现当代文学 山东师范大学 中国文学史 赵树理 郭澄清 当代著名作家 副校长 研讨会纪要 
寻找意义,叩问真理,归根结底 在为生命本身寻找赖以停靠的港湾——就《韩东论》答记者问
《朔方》2019年第11期154-160,共7页张元珂 张锐 
我写的不是现实中的那个韩东,而是作为文学家的韩东。——题记张锐:请您介绍一下这本书的成书始末。张元珂:首先,感谢贵报对《韩东论》的关注,也感谢您这次对我的专访。若从资料准备与构思谈起,那时间就长了,这个不说了。单说写作过程吧...
关键词:写作过程 韩东 答记者问 动笔 
再论韩东的“诗到语言为止”
《百家评论》2019年第4期92-98,共7页张元珂 
韩东因提出“诗到语言为止”而名世,也因此而遭受巨大误读。它作为口号的意义远大于其本身的理论价值。有关这一口号的理解和阐释,须限定于具体历史语境中,也就是说,任何脱离具体语境的认定或阐释都是站不住脚的。事实上,对韩东而言:宣...
关键词:韩东 “诗到语言为止” 语言 口语 真理 
寻根、对话、识见与大文体实践——论夏立君《时间的压力》的精神品格与当代意义被引量:2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19年第4期196-207,共12页张元珂 
夏立君是厚积薄发型作家。他解读历史、对话古人,实乃展开文化、文学寻根。作者以通古今之审美力和表达力,创作出了这部有难度、有深度、有创见的长篇散文作品,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精品力作。不俗的识见、大气的格调、恢弘的架构与大文...
关键词:夏立君 《时间的压力》 识见 对话 大文体 
作为“中间物”的鲁迅传记写作(下)被引量:2
《传记文学》2019年第7期133-146,共14页张元珂 
2018年度中国艺术研究院基本科研项目“中国现代作家传记资料整理与研究”阶段性成果
'新时期':回归本体、范式转变,以及多元景观'文革'结束后,中国进入'新时期'。80年代的思想解放为'鲁迅传'写作预设了较为自由、宽松的文化环境。在学术界,从回到'十七年'到'回到‘五四'等口号的提出,从'向内转'到'性格组合论'等文学理...
关键词:彭定安 陈漱渝 林贤治 鲁迅传略 传记写作 出版社 “中间物” 
作为“中间物”的鲁迅传记写作(上)被引量:2
《传记文学》2019年第6期136-146,共11页张元珂 
2018年度中国艺术研究院基本科研项目“中国现代作家传记资料整理与研究”阶段性成果
鲁迅传记写作已有七十多年的历史。如今,鲁迅传总量已接近百部。每一个时期的鲁迅传写作都各有特点。本文以对鲁迅传创作史的梳理为线索,以对历史脉络、作家构成、典型文本的解读为重心,不仅从正、负两方面全面总结鲁迅传创作中的经验得...
关键词:鲁迅 传记写作 “中间物” 
1979年前后丁玲的言行、心态及若干史实——以一封书信为中心被引量:3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8年第8期235-246,共12页张元珂 
本文主要依据新发现的丁玲的一封书信,并结合已发表的书信,再次对丁玲与历史的纠葛、在逆境中的心理状态,以及晚年的言行,做深入研究。同时,该信还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不仅有助于厘清《战地》的创刊过程、编务活动及文艺宗派关系,还为解...
关键词:丁玲 《战地》 萧红 文艺宗派 非常规言行 
细节与历史--考释与萧三有关的两封信
《新文学史料》2018年第2期145-149,共5页张元珂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会资助项目阶级性成果,项目编号:17BZWQ185;
丁玲曾主持《解放日报》副刊《文艺》,并使其成为延安重要的文艺阵地;“朦胧诗”是1980年代前期最为重要的文艺思潮。笔者考释的这两封书信——一封是1942年萧三致丁玲,另一封是1982年臧克家致萧三——都是以“细节”佐证文学人物思...
关键词:萧三 考释 历史 《解放日报》 文艺思潮 80年代 人物思想 朦胧诗 
西北“藏边志”--论江洋才让短篇小说
《南方文坛》2018年第3期161-165,共5页张元珂 
地理环境对文学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中国文学的南北差异早有人专论①,但对东西差异的关注与研究则相对薄弱。单就西部文学而言,以西藏为中心,辐射四川、甘肃、青海、新疆等边缘地带而形成的大藏区文学,更是以其独异的题材、内容、...
关键词:短篇小说 才让 西北 中国文学 地理环境 南北差异 西部文学 边缘地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