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凌滢

作品数:32被引量:202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叙事文字《红字》风景影像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语言文字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电视研究》《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威廉·吉尔平的如画美学与梭罗散文审美风格的形成
《外国文学研究》2024年第6期27-41,共15页毛凌滢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如画美学与18、19世纪英美文学思潮的关系研究”(23AWW00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视觉艺术与美国文学的历史发展与革新研究”(17BWW004)。
上世纪九十年代,梭罗研究开始在国内兴起,此后学者们从文化、政治、超验主义哲学等层面对梭罗及其散文进行了多样化的阐释。但总体来看,从生态批评视角探究梭罗的自然书写的研究占据了主流,而对梭罗自然书写的美学考察比较少见。对梭罗...
关键词:亨利·戴维·梭罗 威廉·吉尔平 如画 风景 荒野美学 
哥特之外的另一副面相——英国如画美学与爱伦·坡小说的风景审美
《国外文学》2023年第4期10-21,共12页毛凌滢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如画美学与18、19世纪英美文学思潮的关系研究”(项目编号:23AWW006)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立足爱伦·坡创作时代的美学与文化语境,以坡的自然风景类短篇小说为考察对象,从历时性与共时性角度探讨18世纪英国美学特别是如画美学对坡的自然审美与风景再现的影响,揭示坡对如画美学的本土化吸收和个性化发展,以及坡在哥特式恐...
关键词:爱伦·坡 风景叙事 如画美学 
多物种共同体的建构--人类世视野下的《回声制造者》被引量:1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21年第4期87-96,160,共11页毛凌滢 向璐 
人类世作为当代生态文学批评的前沿,极大地拓宽文学批评的疆域,使人们从跨学科的视角重新审视环境问题以及跨物种间的关系。《回声制造者》是美国后现代小说家理查德·鲍尔斯的代表作,小说将沙丘鹤濒临灭绝的生存危机置于人类世语境下,...
关键词:理查德·鲍尔斯 公域 尺度效应 多物种民族志 
多样的缪斯——摄影、如画美学与霍桑《七个尖角顶的宅第》的审美追求被引量:3
《国外文学》2021年第1期130-140,160,共12页毛凌滢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视觉艺术与美国文学的历史发展与革新研究”(项目编号:17BWW004)的阶段性成果
《七个尖角顶的宅第》既是霍桑仅次于《红字》的重要作品,又是最能体现其个人风格和美学风格的小说。但人们往往从内容层面,如道德伦理、历史观、文化政治策略、孤独异化等视角解读该小说,小说的审美特质和美学来源常常被忽略。本文从...
关键词:霍桑 达盖尔照相法 如画理论 《七个尖角顶的宅第》 
库柏小说叙事的视觉优先与风景描写的如画特质被引量:2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3期325-330,共6页毛凌滢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7BWW004)
作为美国西部神话和民族意识的建构者,詹姆斯·菲尼莫·库柏小说创作的历史文化意义一直以来均受到了中外评论界的关注。但对库柏小说的文化、历史意义的强调往往遮蔽了其作品中的艺术成就。结合西方诗画和视觉中心主义传统,以及18世纪...
关键词:库柏 如画特质 风景 视觉优先 
论《白鲸》的民族形象与帝国意识形态的同构被引量:6
《国外文学》2017年第3期94-102,共9页毛凌滢 
1919年麦尔维尔的《白鲸》开启了其经典化的历程,在之后将近一百年的时间里,小说不仅被批评界广泛接受,而且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包括白鲸的形象早已渗透进美国大众文化、商业领域和社会生活之中,该小说已成为美国民族文化记忆和美国身份认...
关键词:《白鲸》 海洋叙事 民族形象 帝国意识 
沃克《父亲的微笑之光》中女性身体与精神的主体性建构被引量:8
《外国文学》2017年第2期55-62,共8页毛凌滢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CDJSK100194)
美国当代著名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的《父亲的微笑之光》,以其复杂的叙事视角、丰富多样的主题吸引了评论界的关注。表面上看,小说讲述的是父权制压迫对女儿们造成的爱情悲剧和情感伤害。但事实上,揭开沃克驳杂的叙事迷雾和错综交织...
关键词:艾丽丝·沃克 《父亲的微笑之光》 身体叙事 主体性 
荒诞的等待——浅析《车站》与《等待戈多》的文学对比
《校园英语》2017年第10期250-250,共1页吕梦婷 毛凌滢 
尽管《车站》与《等待戈多》在等待的主题上有很大相似之处,但通过深入分析,笔者发现这两部戏剧也存在很大差异。本文就通过戏剧冲突、人物刻画和创作手法的对比来分析两部戏剧的特点。
关键词:冲突 荒诞 静止 多声部 
风景的政治——库柏小说的风景再现与民族文化身份的建构被引量:14
《外国文学》2014年第3期70-78,158,共9页毛凌滢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美国经典小说的影视传播与接受"(10XWW009)
作为美国文学的先驱,詹姆斯·菲尼莫·库柏留给美国文学与文化的珍贵遗产之一就是其小说创作中的风景。他对美国西部边疆风景的全景式描绘和如画般再现,一直以来均受到各方的肯定与赞赏。但有关库柏风景再现背后的政治却很少有人探讨。...
关键词:库柏 风景 民族意识 民族身份 
电影与福克纳叙述形式的革新——兼论《八月之光》的电影化叙事被引量:2
《国外文学》2013年第4期96-104,共9页毛凌滢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No.CDJSK10 01 94)资助;系"文本与视觉的互动:美国经典小说的影视传播与接受"的研究成果
作为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巨匠,福克纳的突出成就之一在于其小说叙述形式的革新。这种革新不仅是因为突破小说内部叙事传统的需要,也因为同时代新兴的电影与艺术思潮对文学创作产生的压力、冲击与启发。但是,后者在福克纳小说的研究中往...
关键词:《八月之光》 蒙太奇 视觉化 电影观念 叙事革新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