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海燕

作品数:6被引量:5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南京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红字》会话含义理论会话含义小说《红字》称呼语转换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更多>>
发文期刊:《汉字文化》《文教资料》《艺术科技》《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顺应论视角下小说《红字》汉译研究--以余士雄译本为例
《科学大众(智慧教育)》2021年第8期160-161,113,共3页潘海燕 
2017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小说《红字》的文学语用学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7SJB0131。
小说《红字》是霍桑的代表作。本文立足顺应论视角,对余士雄的中译本进行研究,从语境关系的顺应和语言结构的顺应两个角度分析原文和译文。余士雄的译文在上述两个方面做出了动态顺应,采取了相应的翻译策略,不仅顺应了原文的意思,也顺...
关键词:顺应论 《红字》 语境关系顺应 语言结构顺应 
间接言语行为理论视角下小说《红字》中称呼语转换研究被引量:3
《汉字文化》2021年第7期140-142,共3页潘海燕 
2017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小说《红字》的文学语用学研究”(编号:2017SJB0131)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以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为指导,探索小说《红字》中称呼语转换现象以及这种转换的语用目的。称呼语转换分为趋近型转换和趋远型转换,不论是何种转换模式,都是交际者为了达到自己的交际目的而采取的语用策略,反映出交际者当时的心理变化。
关键词:间接言语行为理论 《红字》 称呼语转换 
从会话含义理论解读小说《红字》中的对话被引量:2
《艺术科技》2020年第18期23-26,共4页潘海燕 
2017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小说《红字》的文学语用学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7SJB0131。
纳撒尼尔·霍桑是19世纪美国著名的小说家,长篇小说《红字》是其代表作。很多文论家从文学角度对这部小说进行了研究。本文运用语用学的会话含义理论,试着从语用学角度对小说中的部分对话进行详细的分析,阐释其对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
关键词:会话含义理论 《红字》 对话 
从会话含义理论解读《百万英镑》中的对话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年第5期133-135,共3页潘海燕 
《百万英镑》是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一篇中篇小说。该小说幽默滑稽,其中不乏很多经典对话。而作为语用学核心内容的会话含义理论,在分析人物会话和言语交际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Grice的会话含义理论对该小说中的人物对话...
关键词:会话含义理论 合作原则 百万英镑 幽默 
从合作原则看小品《今天的幸福》
《文教资料》2012年第16期84-86,共3页潘海燕 
本文从Grice的合作原则的角度出发,对2012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小品《今天的幸福》进行分析。这部小品的主人公多次违反合作原则中的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系准则和方式准则,达到了幽默的效果。本文从Grice的合作原则对小品的幽默...
关键词:合作原则 违反 幽默语言 小品《今天的幸福》 
勇敢的海斯特——从女权主义角度看霍桑的《红字》
《文教资料》2009年第25期30-31,共2页潘海燕 
从女权主义的角度看,《红字》是一部有关反叛女性——海斯特的小说。小说创造性地演绎了当时的社会对海斯特的压迫。但海斯特并没有屈服,她是反抗不合理的婚姻制度,争取真正的美好爱情的勇敢典型。本文试从女权主义角度分析海斯特的...
关键词:《红字》 海斯特 女权主义 反叛思想和行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