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威

作品数:30被引量:40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牡丹江师范学院西方语言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知识分子伊丽莎白·乔利拜厄特双性同体学院派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课程教育研究》《外文研究》《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牡丹江市社科联项目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学院派小说《向西行》中作家与批评家共同体构建
《外文研究》2024年第4期63-67,105,106,共7页张荣升 丁威 
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伦理学视域下当代学院派小说及知识分子伦理共同体构建研究”(22WWB194);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后现代视域下学院派小说发展及启示研究”(21WWB121);黑龙江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后现代视域下西方学院派小说研究”(1451ZD014)。
作家与批评家之争一直是学界热门话题。二战后,批评家几近“寄主”地位,两者难分伯仲。当代英国学院派小说家布雷德伯里深谙作家与批评家的复杂关系,视两者为“一对奇特的伴侣”,并通过学院派小说《向西行》阐述了作家与批评家共同体构...
关键词:向西行 学院派小说 作家本我 批评家超我 共同体构建 
群体极化:社交网络和《等待戈多》中个人行为趋同分析
《牡丹江大学学报》2024年第5期34-40,56,共8页何红梅 丁威 
黑龙江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后现代视域下西方学院派小说研究”阶段性成果(1451ZD014)。
群体极化(group polarization)作为社会群体学的一个分支,揭示了人们在群体决策中呈现出的极端表现。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越来越频繁地融入各种社交网络和媒体环境,这导致个体的思想和行为逐渐趋同。群体极化下个体行为的趋同对于...
关键词:群体极化 行为趋同 塞缪尔·贝克特 《等待戈多》 
后现代视域下学院派小说《我带你去那儿》的女性话语权解读
《今古文创》2023年第28期22-24,共3页王惠 丁威 
黑龙江省哲学社科规划一般项目“伦理学视域下当代学院派小说及知识分子伦理共同体构建研究”(22WWB194);黑龙江省哲学社科规划一般项目“后现代视域下学院派小说发展及启示研究”(21WWB121);黑龙江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后现代视域下西方学院派小说研究”(1451ZD014)。
《我带你去那儿》是美国作家乔伊斯·卡罗尔·欧茨学院派小说代表作。小说以一个不知名女大学生的视角展开,通过描写其成长经历来展现女性个体成长与自我探索,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于女性成长的见解与希冀。本文借助福柯的话语权力理论来探...
关键词:女性话语权 福柯 话语权力理论 学院派小说 
需要层次理论视角下女性知识分子婚姻选择——以学院派小说《赫索格》和《围城》为例
《今古文创》2023年第15期44-46,53,共4页左甜 丁威 
黑龙江省哲学社科规划一般项目“伦理学视域下当代学院派小说及知识分子伦理共同体构建研究”(22WWB194);黑龙江省哲学社科规划一般项目“后现代视域下学院派小说发展及启示研究”(21WWB121);黑龙江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后现代视域下西方学院派小说研究”(1451ZD014)。
《赫索格》与《围城》同属于学院派小说,但作品中女性知识分子的婚姻选择却各有不同。本文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以《赫索格》和《围城》中马德琳、雷蒙娜和苏文纨三位女性角色为研究对象,研究女性知识分子婚姻选择背后的深层次心理...
关键词: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学院派小说 女性知识分子 
三重人格结构理论视域下《教授的房子》中圣彼得教授的人格解读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3年第4期146-148,共3页赵岩 丁威 
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后现代视域下学院派小说发展及启示研究”(21B0232);黑龙江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后现代视域下西方学院派小说研究”(1451ZD014);牡丹江师范学院国家级课题培育项目“学院派小说发展及启示研究”(GP2021008)。
《教授的房子》是美国作家薇拉·凯瑟的代表作品之一,同时也是一部学院派小说。这部小说描写了圣彼得教授经历社会变化时“本我”和“超我”之间激烈的矛盾冲突,这样的冲突导致圣彼得教授出现了一系列心理问题。本研究将主要以弗洛伊德...
关键词:薇拉·凯瑟 《教授的房子》 三重人格结构理论 学院派小说 
马尔科姆·布雷德伯里与创意写作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2年第2期54-56,共3页张荣升 丁威 
黑龙江省哲学社科研究一般项目“后现代视域下学院派小说发展及启示研究”(21WWB121);黑龙江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后现代视域下西方学院派小说研究”(1451ZD014);黑龙江省教育厅项目“马尔科姆·布雷德伯里小说创作与美学思想研究”(1352MSYYB022)。
“创意写作”课程是否有效,自古众说纷纭。支持者认为写作是一门艺术,其技巧可以传授、习得;教师的启发与指导对作家成长至关重要。反对者则视写作为天赋能力,与生俱来,无法传授。本文从石黑一雄的获奖感言入手,重点阐述马尔科姆·布雷...
关键词:马尔科姆·布雷德伯里 创意写作 启示 
反驳“作者之死”重塑作者地位--伊丽莎白·乔利的作者观及创作实践被引量:3
《学术交流》2019年第12期149-156,共8页丁威 张荣升 
黑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英国学院派小说家戴维·洛奇的作者理论研究”(1352MSYQN006);黑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马尔科姆·布雷德伯里小说创作与美学思想研究”(1352MSYYB022)。
“作者之死”对西方学界产生了巨大震撼。深谙文学理论与创作实践的乔利看到“作者之死”背后对作者的忽视与消解,从作者的现实存在与文本存在两方面开启作者重建之路。乔利深切体会女性作家的艰辛,在作品中展现了她们的创作困境、女性...
关键词:伊丽莎白·乔利 “作者之死” 作者重建 作者观 
挑战强权观念,追求人性平等尊严——澳大利亚女作家伊丽莎白·乔利小说解读被引量:2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72-79,共8页张荣升 丁威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3BWW041);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课题(WY2018049-B);黑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352MSYYB022)
乔利深刻体会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以不动声色的叙事揭露了强权化的二元观念非此即彼、非友即敌的残酷。《斯科比先生的谜语》批判了护士长为代表的强权文化,展现了以斯科比为代表的老年群体的生存危机;《皮博迪小姐的遗产》赞扬了身处...
关键词:伊丽莎白·乔利 弱势群体 强权 人性尊严 知识分子 
伊丽莎白·乔利小说中作者与读者的动态互助被引量:5
《学术交流》2018年第4期182-187,共6页丁威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澳大利亚女作家伊丽莎白.乔利研究"(13BWW041);黑龙江省哲学社科项目"澳大利亚学院派小说研究"(16WWE02);牡丹江师范学院青年学术骨干项目"伊丽莎白.乔利小说的作家危机书写研究"(GG2017009)
伊丽莎白·乔利深谙文学理论与创作实践,在多部小说中对作者与读者的关系进行了深刻反思。她认为西方批评理论中,"作者中心"和"读者中心"的批评范式都过于极端,作者与读者应动态互助:一方面,乔利积极构建作者的文本存在,引导读者阅读,...
关键词:伊丽莎白·乔利 作者 读者 二元对立 动态互助 
伊丽莎白·乔利的创作世界与审美意蕴被引量:2
《北方论丛》2017年第6期54-58,共5页丁威 张荣升 
牡丹江师范学院青年学术骨干项目"伊丽莎白.乔利小说的作家危机书写研究"(GG2017009);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英美澳学院派小说研究"(14YJC752030);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澳大利亚学院派小说研究"(16WWE02)
澳大利亚当代著名女作家伊丽莎白·乔利是独特的。她拥有深厚的文学底蕴与敏锐的创作世界,并且创作技巧非常娴熟。乔利的小说既有现实主义典型人物的刻画和讽刺批判,又富有现代主义错综复杂的意识流和象征手法,更不乏循环结构、"小说套...
关键词:伊丽莎白·乔利 兼收并蓄 艺术特色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