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东玲

作品数:6被引量:3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江苏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文艺政策政治功能政治意识形态30年代小说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更多>>
发文期刊:《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世界华文文学论坛》《学术月刊》《山东社会科学》更多>>
所获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新人”的诞生:论延安文学范式的形成
《学术月刊》2022年第10期144-155,共12页刘东玲 
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对延安文学范式的形成具有权威的指导性。但延安文学范式并非仅止于文学形式建构,它实际上是中共抗战建国战略的一部分,是应时应地的中共“延安道路”形成的具体策略的体现。延安文学范式的完...
关键词:延安道路 延安文学范式 整风 新人 
香港书写与身份认同——评王艳芳《异度时空下的身份书写》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5年第4期111-112,共2页刘东玲 
《异度时空下的身份书写》围绕自上世纪70年代至当下的香港女性文学创作格局,梳理女性作家在时代变迁的多元空间中寻找身份认同的书写倾向,分析身份认同的复杂与多元性精神意蕴,钩索身份认同背后的心理与文化症结,以核心的香港时空意识...
关键词:《异度时空下的身份书写》 香港书写 身份认同 
批判与建构:左翼文学的可能性——以张天翼20世纪30年代小说为例
《山东社会科学》2015年第9期52-57,共6页刘东玲 
广东省十一.五社科规划项目"左翼文学与现代性"(项目编号:GD11YZW04)的阶段性成果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话语的建构不仅需要从理论和文学实践上完成对五四启蒙话语的扬弃,也需要对20世纪30年代京派文学及海派文学进行批评对话,才能实现无产阶级文学话语的规范建构。张天翼20世纪30年代小说则非常集中地体现出左翼文学批评...
关键词:左翼文学 启蒙文学 去势 文化批判 规范 
论丘东平的文学创作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29-33,共5页刘东玲 
广东省十二五社科规划项目"左翼文学与现代性"(编号:GD11YZW04)
1937年开始的抗日战争将民族存亡问题置放于现代性转换时期问题的核心,丘东平的战争小说以鲜明的战争现场性,包含着现代性、民族性与左翼性的复杂内涵,对农民理性蒙昧与自觉民族意识的兼具复杂性的揭示与思考,呈现出抗战时期意识形态与...
关键词:丘东平 现代性 民族性 主观性 现场性 意识形态 
论七月派与审美现代性
《学术月刊》2014年第12期122-127,121,共7页刘东玲 
广东省“十一五”社科规划项目“左翼文学与现代性”(GD11YZW04)课题论文;江苏省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论文
七月派的文学写作以独特的姿态呈现于上世纪30年代后期至40年代的现代文坛。七月派对作家主体性的凸显及注重对人物生命意识的书写体现出的文学自觉性,体现出鲜明的现代主义色彩,赋予了左翼文学审美现代性的特色,拓展和深化了左翼文学...
关键词:七月派 主体性 审美现代性 
论“十七年”的文艺政策被引量:3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35-39,共5页刘东玲 
"十七年"(1949—1966)的文艺政策以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为基本价值指向,"十七年"文艺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对"十七年"文艺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但其倾向是在强化文艺的政治功能和阶级斗争功能。这种倾向的非科学性和不稳定...
关键词:文艺政策 政治功能 思想改造 政治筛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