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云

作品数:12被引量:13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天津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陶渊明集》陶渊明逯钦立静穆说陶渊明研究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历史地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天津社会科学》《历史教学(下半月)》《北方论丛》《江西社会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逯钦立先生的陶学贡献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0年第5期35-37,共3页吴云 
我曾参与编写一部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史,此书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回顾丛书》十卷本中之一卷。任务确定后,我先看材料,并把有关陶渊明的资料,论文、专著,凡能找到的都读过了。令我惊喜的是,从1977年至1996年的二十年间,在研...
关键词:逯钦立 陶学 中国文学研究 文学研究史 魏晋南北朝 二十世纪 陶渊明 论文 
略评《中国文学史》被引量:2
《文学遗产》2001年第3期13-17,共5页吴云 
关键词:《中国文学史》 古典文学 略评 庸俗社会学 审视 突出 成就 唯物史观 学术界 主编 
功夫在陶外与功夫在陶内——20世纪陶学研究论略被引量:6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S1期11-33,共23页吴云 
关键词:陶渊明 陶渊明研究 《陶学史话》 “静穆”说 朱光潜 《陶渊明集》 《形影神》 20世纪 梁启超 文学史 
论朱光潜评陶诗“静穆”说─—兼答钟优民先生被引量:2
《九江师专学报》1999年第3期17-22,共6页吴云 
朱光潜关于“陶潜浑身是静穆”说,曾受到鲁迅的批评。沉默若干年后的朱光潜,对自己的“静穆”说作了进一步的充实、修正和阐发。对此,陶学家恐有疏漏,仍停在鲁迅的批评上,就失之公允。
关键词:朱光潜 鲁迅 陶渊明 静穆说 诗歌 文学评论 
逯钦立的陶学贡献被引量:1
《九江师专学报》1998年第3期56-57,共2页吴云 
关键词:逯钦立 陶渊明研究 文学研究 学术成就 
二十世纪编注《陶渊明集》的三次创获
《九江师专学报》1997年第3期40-45,共6页吴云 
本文对近百年出版的十多部《陶渊明集》集注本,特别是王瑶,逮钦立,魏正申三家,进行了深入剖析和学术评价。
关键词:《陶渊明集》 王瑶 逯钦立 魏正申 学术评价 编导体 《杂诗十二首》 集注本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诗篇——读《史记·西南夷列传》被引量:1
《历史教学(下半月)》1996年第5期53-54,共2页吴云 
我国自有史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秦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到西汉时期,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了很大的发展.《史记·西南夷列传》不仅真实地记述了这历史事实,而且反映了太史公先进的民族历...
关键词:西南地区 西南夷 多民族国家 少数民族地区 司马相如 太史公 公孙弘 史记 各少数民族 中央集权 
厚积薄发颇具创见的佳作──评魏正申的《陶渊明集译注》
《江西社会科学》1995年第1期104-105,共2页吴云 
厚积薄发颇具创见的佳作──评魏正申的《陶渊明集译注》吴云魏正申先生可谓陶学研究的多产学者。1990年12月他的第一部研陶专著《陶渊明探稿》问世;1992年冬,他的研陶新作《陶渊明集译注》发排,现已出版;1993年及,...
关键词:陶渊明 魏正申 厚积薄发 《咏三良》 《史记》 译注 《陶渊明集》 桃花源思想 淝水之战 咏怀诗 
两汉魏晋隐逸之风的消长及其意味被引量:1
《北方论丛》1991年第6期54-60,共7页吴云 董志广 
隐逸现象虽存在于中国封建社会全部历史中,但其形成为一种风气或时尚却只有在特定历史阶段才可见到,即,它始终处于一个消长与变化的过程。而支配或影响其消长变化过程的除一些外在的社会原因和偶然的历史事件外,
关键词:消长 隐逸 意味 魏晋 两汉 中国封建社会 历史阶段 历史事件 
梁代宫体诗新论
《文学遗产》1990年第4期25-30,共6页吴云 董志广 
魏征在《隋书·经籍志·集部序》中曾给梁代宫体诗下过一个较为完备和准确的定义:“简文帝之在东宫,亦好篇什,清辞巧制,止乎衽席之间;雕琢蔓藻,思极闺闱之内,后生好事,递相放习,朝野纷纷,号为宫体。”这个定义既指出了宫体诗...
关键词:梁代 官体诗 宫体诗 形式特点 内容特征 经籍志 定义 诗歌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