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江虹

作品数:11被引量:13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惠州学院中文系更多>>
发文主题:喜剧小说宗教民族形式论争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艺术语言文字更多>>
发文期刊:《唐都学刊》《惠州学院学报》《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世界华文文学论坛》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越界”中的新视域——读钱超英的新著《流散文学:本土与海外》被引量:2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8年第1期71-74,共4页常江虹 
从大学时代起,钱超英就显示出不按牌理出牌的思维特点和行为方式。“不按牌理”,不是指乖讹、怪僻、不近情理、标新立异,而是其观察认识外物的独辟蹊径和思考联想的独出心裁。作为曾经的同窗和现在的同行,在与他交往的近三十年中,...
关键词:流散文学 海外 本土 视域 越界 大学时代 行为方式 思维特点 
社会变革和人的命运——《静静的顿河》中葛利高里·麦列霍夫形象再探
《惠州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79-82,共4页常江虹 
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里的主人公葛利高里形象的复杂性在评论界历来备受关注和争议。从文本解读来看,除了外部因素的多重影响,其政治立场的多变性摇摆性更出于自身的精神探索和真理追寻。这种不断地思考怀疑、游离漂泊的精神特质,与...
关键词:葛利高里 精神漂泊 俄国知识分子 多余人 
论屠格涅夫的“真诚”自白被引量:1
《惠州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42-48,共7页常江虹 
屠格涅夫在19世纪俄国社会中反响极大的几部长篇小说,在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风雨坎坷之后来看,最引人深思的是其思想内容的历史前瞻性和人性洞察力。本文试图从作家在当时激烈论争中的"真诚"自白入手,对其代表作《父与子》展开具体解读...
关键词:屠格涅夫 《父与子》 艺术真诚 历史事实 
从不合时宜到合法化经典化——莫里哀喜剧成功潜因初探兼论审美合法性被引量:2
《惠州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31-36,共6页常江虹 
文章以莫里哀喜剧在推崇悲剧的古典主义时期大获成功的特殊文化现象为着眼点,从作家创作的社会背景、政治因素、审美格局和喜剧特点及艺术传承等入手展开多方位的考察,分析探究了莫里哀喜剧成功的多元复杂的潜因,并由此对审美合法性问...
关键词:莫里哀 喜剧 古典主义 主流 审美合法性 
在宗教与革命之间——试论高尔基小说《母亲》中的“造神”被引量:1
《惠州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40-45,共6页常江虹 
俄国 190 5年革命失败后布尔什维克党内出现的“召回派”一度宣传“造神论” ,受到列宁的严肃批判。高尔基此时创作的中篇小说《忏悔》 ,一向被认为是受错误思潮影响而陷入“造神”的泥淖。文章从文本形象和细节的析读入手 ,指出所谓“...
关键词:高尔基 小说 《母亲》 "造神" 俄罗斯 
失却了理性的笑——现代喜剧精神浅论被引量:1
《惠州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30-34,共5页常江虹 
文章从喜剧情景构成的不谐调性入手 ,比较考察了传统喜剧和现代喜剧的精神潜质与文化心理的异同 ,认为主体的喜剧感生成过程中理性之“常”的缺失 ,是现代喜剧区别于传统喜剧的精神分水岭。
关键词:传统喜剧 现代喜剧 喜剧构成机制 理性 
浅谈大学语文中的人文精神教育被引量:3
《惠州学院学报》1999年第2期62-64,共3页常江虹 
大学语文从教育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时下的“语境”来看,都应侧重于学生的人文精神、思想境界、道德素质和审美品味的提升,而不应将着眼点放在实用性。
关键词:大学语文 人文思想 时代性 情感化 批判性 情境化 
论人是否知己?——评茅盾左翼思潮时期的八篇“作家论”被引量:2
《惠州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53-58,共6页常江虹 
本文对茅盾在左翼思潮时期写的八篇“作家论”批评,逐一作了简明的梳理和评析,从中探讨其后期社会学批评的某些雏型特点。
关键词:茅盾 左翼思潮 作家论 社会学批评 
现代汉语中的历史阴影——试析现代文学中的语言论争被引量:1
《唐都学刊》1999年第1期60-64,共5页常江虹 
本文从现代文学思潮和几次大的语言论争入手,考察和探究了百年来伴随着社会政治进程和文化运动的嬗递。
关键词:现代汉语 文学论争 文白之争 大众语 民族形式 
喜剧范畴察异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4期48-51,173,共5页常江虹 
目前国内喜剧美学研究中的6种范畴:滑稽、讽刺、幽默、机智、怪诞、荒诞,常出现不加区分等量齐观的排列状况,这是很勉强的。
关键词:喜剧 美学 喜剧对象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