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守一

作品数:84被引量:200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更多>>
发文主题:数量经济学经济发展经济学产业结构知识经济更多>>
发文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发文期刊:《开发研究》《大自然探索》《中国经济问题》《冶金经济与管理》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划清信息与知识的界线 分别研究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被引量:2
《经济学动态》2011年第10期33-37,共5页张守一 
本文讨论三个问题。一是既不赞成知识是信息一部分的观点,也不同意信息是知识一部分的看法,而是主张划清它们的界线。笔者与认为知识是信息一部分的学者存在三大分歧:信息与知识是否有区别,区别信息与知识后认识论是否会发生革命,把信...
关键词:信息与知识 信息技术和知识技术 信息经济与知识经济 
也谈奥肯定律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5-9,共5页张守一 
这是一篇商榷性文章,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我对奥肯定律的理解和改造;第二部分是本文的主体,分析了作者的主要失误,如假设离谱、数据质量差、变量选择不当、结论不符合实际和所列出的原因没有说服力;第三部分指出了在经济研究中应用数...
关键词:经济 奥肯定律 失业率 
对一般均衡论和帕累托最优的新解释被引量:11
《经济问题》2010年第11期4-7,共4页张守一 
一般均衡论和帕累托最优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西方经济学家对它们的研究所用数学越来越深奥,特别是他们用产品和要素边际替代率(简称替代法)作为最优条件,使许多读者看不懂。用择优法对一般均衡论和帕累托最优作出新的解释,笔者认为,这两...
关键词:择优法 一般均衡论 帕累托最优 
供求关系四个问题的再探讨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14-18,共5页张守一 
本文再探讨克鲁格曼和韦尔斯就供求关系留下的四个问题,提出了另一种解决办法。分析证明,当供求增减、价格升降时,可以确定均衡数量的变化;当供求增减时,不仅可以确定价格,而且还能找出它们的变化规律。
关键词:供给与需求 数量变化 价格升降 
供求关系分析被引量:4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5-10,共6页张守一 
本文硏究3个问题:一是供给、需求和均衡已经成为西方经济学的重要内容,但至少存在8个方面的缺陷;二是对克鲁格曼和韦尔斯在《微观经济学》中留下旳价格与数量4个不確定问题进行了详细的硏究,并把它们确定下来;三是说明了帕累托最优、帕...
关键词:供求与均衡 均衡价格 均衡数量 激励与需求 
把沙漠建成太阳能发电的基地被引量:4
《华北电力技术》2010年第2期42-46,共5页张守一 葛新权 张真真 
针对能源短缺与太阳能等新能源挑战与机遇,基于沙漠资源、沙漠太阳能发电,以及国内外沙漠太阳能电站建设情况分析,详细研究了我国沙漠太阳能电站建设的条件,分析了太阳能发电的经济性,并提出了我国政府支持太阳能发电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沙漠 太阳能 发电 
关于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统一问题的分析被引量:2
《经济问题》2009年第10期3-6,共4页张守一 
讨论三个问题。一是分析了"凯恩斯革命"和"新古典综合",前者是指它推翻了资本主义制度可以实现充分就业的自由放任理论,认为这种制度存在非自愿失业,需要政府干预经济;后者是将马歇尔的微观经济学与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相结合,使经济学...
关键词:经济学的分裂 时弥合分裂的评论 统一问题 
对规范经济学与实证经济学评论被引量:4
《经济学动态》2009年第9期36-40,共5页张守一 
本文从假设前提、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信息条件、市场、决策、激励、资源配置标准、政策主张和学科特征等方面对规范经济学与实证经济学作出了评论。通过分析得到的结论是:在规范研究中,不存在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分裂,而在实证...
关键词:规范经济学 实证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经济学“拳击赛”:凯恩斯VS弗里德曼被引量:3
《当代财经》2009年第6期5-8,共4页张守一 
在西方经济学中,各学派之间的激烈争论——经济学"拳击赛"从未停过。面对当前全球性金融危机,需要安排凯恩斯与弗里德曼进行一场"拳击赛"。通过分析他们有关政府要不要干预经济、政府干预经济的工具、政府怎样干预经济、政府干预经济的...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 “拳击赛” 凯恩斯 弗里德曼 政府干预经济 
一部泡沫经济理论与模型研究的力作——评葛新权著《泡沫经济理论与模型研究》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张守一 
关键词:泡沫经济理论 模型研究 力作 经济科学出版社 经济研究 资产市场 资产定价模型 真实价值 上海股市 预控方法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