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小燕

作品数:17被引量:5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小说战后自传体记忆隐喻叙事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时代文学(下半月)》《文艺评论》《大舞台》《中国文艺家》更多>>
所获基金:四川省青年科技基金四川省教育厅青年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文字与图像的融汇——贝弗利·法默独具特色的写作风格探析
《中国文艺家》2017年第3期70-72,共3页郑小燕 
西华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重点学科经费资助
文字与视觉艺术表现手法的结合成就了贝弗利·法默作品的独特风格和魅力。在写作中,法默吸收了现代主义绘画的精髓,借鉴了摄影的理念,通过光影与色彩的对比结合,展现了种种不同的人生经历和人物的内心世界。
关键词:文字 绘画 摄影  色彩 
澳大利亚二战后女性生活写作特点探析
《文学教育》2016年第21期22-23,共2页郑小燕 
澳大利亚研究平台项目(szjj2014-093);西华大学重点学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成果之一
生活写作是一种突破传统文体界限的关于个人经历的写作方式或文体。二战后,社会的进步给予了澳女性作家前所未有的创作空间,她们渴望更自由、更真实地言说自我,生活写作逐渐成为澳女性文学的一大主流。研究二战后澳女性作家生活写作对...
关键词:生活写作 叙事 主题 身份 形象 
澳大利亚媒体涉华报道问题的历史原因及对策被引量:1
《文学教育》2015年第1期129-131,共3页郑小燕 
澳大利亚研究平台项目(szjj2014-093);西华大学重点学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成果之一
自上世纪70年代中澳正式建交,两国在各领域的交流合作日益频繁,澳媒对中国的关注也日益加强。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澳媒对中国的争议性报道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中国的国家形象和利益。通过探讨澳媒对华偏见的历史根源,可以更好地了解澳大...
关键词:澳大利亚 媒体 涉华报道 历史 
二战后澳大利亚女性生活写作发展成因探析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4年第22期22-23,共2页郑小燕 
西华大学社科项目(w13211031)西华大学重点学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成果之一
二战后澳大利亚女性生活写作兴起的原因既可以追溯到澳大利亚女性文学的起源,也得益于二战后澳大利亚社会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飞跃发展,同时也与第二次女权主义运动的浪潮以及女性本身的思维特征息息相关。
关键词:生活写作 历史 社会进步 女权主义 思维特征 
“热身”在英语听力理解中的作用实证研究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140-142,共3页郑小燕 
听力理解是英语教学的重难点,听前合理的"热身"可提供或激活相关背景知识,帮助学生预期内容,并帮助学生做好心理准备。实验证明,"热身"对不同英语水平学生的听力理解都有明显正面影响。
关键词:热身 背景 预期 心理状态 
试析二战后澳大利亚女性生活写作
《文学教育》2013年第17期25-27,共3页郑小燕 
四川省教育厅青基项目(W10211058);西华大学重点学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成果之一
二战后,澳大利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发生巨大变化,女性文学也随之快速发展,生活写作逐渐成为澳大利亚女性文学的主流趋势。女性作家从女性特有的角度选择女性关注的题材,通过文字重塑过去,探索自我。
关键词:生活写作 背景 题材 叙事 
外在轮廓内的真相——贝弗利·法默小说女性主体意识探析
《作家》2012年第18期39-40,共2页郑小燕 向晓红 
四川省青年基金:澳大利亚二战后女性生活写作研究,W10211058;西华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重点学科经费资助
父权文化将女性看作是封闭的轮廓线,观赏的对象。这种外在的视角无法了解生活于这样的躯体之中的女性的感受。贝弗利·法默摆脱了这种男性主宰的外在视角,进入其外在轮廓之内,通过展现女性所面临的生理和心理问题,将女性构建为真正独立...
关键词:轮廓线 女性主体 父权社会 
孤独与沉默——从中西方当代女性小说比较谈贝弗利·法默与陈染作品中的孤独意识
《文艺评论》2012年第7期99-103,共5页郑小燕 向晓红 
四川省青年基金<澳大利亚二战后女性生活写作研究>(项目号W10211058);西华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重点学科经费资助
尽管国籍不同,澳大利亚女作家贝弗利·法默与陈染却有着相似的教育和工作背景,也许正因如此,她们在写作上也呈现出共同的倾向:她们在自己的作品中都展现了一系列在父权社会中不被关心和理解的女性形象,并透过这些孤独的女性形象,...
关键词:当代女性小说 孤独意识 作品 陈染 中西方 沉默 澳大利亚 女性形象 
理想与现实的妥协——评贝弗利·法默小说艺术
《大舞台》2012年第6期289-290,共2页郑小燕 
四川省青年基金;澳大利亚二战后女性生活写作研究W10211058;西华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重点学科经费资助
《光中之屋》描写了贝尔和一个希腊家庭的爱恨纠葛。那栋充满家庭、文化和性别冲突的希腊乡村房屋,在贝尔不同的人生时期、不同的心情下呈现出不同面貌。在经历了种种矛盾痛苦之后,理想与现实最终达成妥协,贝尔得到了救赎。
关键词:理想 现实 妥协 
时间对生活写作的影响探究被引量:1
《山花(下半月)》2012年第7期155-156,共2页郑小燕 向晓红 
四川省青年基金澳大利亚“二战”后女性生活写作研究 W10211058;西华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重点学科
生活写作(Life Writing)是介于自传和小说之间的一种文体,它以作者经历为写作对象,通过不同传统文体中的"我"的差别和联系来建构过去,通过文本中的"他/她"来投射自我,定义自我。[1]对自我的认识由两个部分构成:自我定义(即当前...
关键词:写作对象 生活 自传体记忆 时间 投射自我 自我认识 定义 文体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