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宁

作品数:8被引量:8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挪威的森林》价值观小说无能主题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自然科学总论文化科学军事更多>>
发文期刊:《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岱宗学刊(泰安教育学院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画卷逻辑和生命密码——张洁小说《知在》的生命叙事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226-229,共4页王瑛 刘海宁 
2014年度国家社科后期资助项目"西方叙事学本土化研究"(14FZW002)
空间在小说叙事中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空间叙事也日益成为一个热点话题。张洁的小说《知在》空间成了叙事的主体:一幅晋画做了小说的主角。张洁在小说中探讨了生命的奥秘。她赋予一轴晋画以存在逻辑,并让这小小画卷有了洞穿历史...
关键词:张洁 《知在》 生命叙事 
现实·疯癫·理性——从《大师和玛格丽特》看布尔加科夫的魔幻世界被引量:1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666-670,共5页周青 刘海宁 
魔幻怪诞长篇小说《大师和玛格丽特》是布尔加科夫的巅峰之作,从中,我们可以体味到其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现实与幻想的融合,抒情与讽刺的交织,可怕与可笑的结合。在此,文学承担起从疯癫的非理性中恢复理性、再把理性交还给非理性的任务...
关键词:《大师和玛格丽特》 魔幻 疯癫与理性 
消费至上的人生观——我看七十年代出生的作家群
《岱宗学刊(泰安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21-22,共2页刘海宁 
“70年代以后生人”是评论界对上世纪70年代以后出生的一批作家的集体命名。他们没有群体性的苦难记忆,相对孤独的成长环境使得他们活得相当自我。相对于以往的作家,这一群体最鲜明的特点就是他们的消费性———只消费,不创造。这一特...
关键词:“70年代以后生人” 消费性 游戏 
科学人文主义发展及其当代意义被引量:2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743-747,共5页刘海宁 
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3SJA72004)
科学人文主义兴起于20世纪中叶,致力于科学的人性化和人文主义的科学化的研究,努力消弥两种文化的鸿沟,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索两种文化再度融合的现实可能性和实现途径。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萨顿,以科学理论和科学技术史相结合的科...
关键词:科学人文主义 科学史 意会认知 人本主义心理学 整体有机论 
巴别尔和他的《骑兵军》被引量:2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36-39,共4页刘海宁 
苏联犹太裔作家巴别尔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创作了《骑兵军》,表达了对战争和革命的反思。战争岁月的腥风血雨使他清醒地看到以恶制恶的负面效应——过度的暴力和杀戮使人们见识到以革命的名义戕害革命理想的残酷现实。在这部由30 多...
关键词:巴别尔 骑兵军 战争文学 叙事方式 
无能的青春——《挪威的森林》主题反思被引量:3
《泰安师专学报》2002年第5期8-11,共4页刘海宁 
 《挪威的森林》作为一部以成长为主题的小说,其所揭示的处于成长过程中的年轻人面对现实时深重的挫败感和无能为力感,既是两次世界大战给人们的价值观带来的冲击造成的,也是消费社会人们心灵世界的日趋平庸化、琐碎化所造成的。
关键词:《挪威的森林》 主题 20世纪60年代 青春 小说 日本 死亡 价值观 
博尔赫斯的想象世界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403-406,共4页刘海宁 
博尔赫斯的创作带有浓厚的想象色彩 ,独特的生活境遇使博尔赫斯的想象在正视现实的基础上 ,实现了对现实的超越 ,从而使他的创作进入了充分自由的状态。想象对于博尔赫斯的意义是 :我想象 ,我存在。博尔赫斯的想象是富有哲理和创造性 ,...
关键词:博尔赫斯 想象 超越 现实 自由 文学评论 小说创作 阿根廷 
新时期文学创作的价值选择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6期74-76,共3页刘海宁 
新时期文学从其价值取向方面可分为三种类型: 简单地表现政治生活、在文化传统中寻找创作的空间和创建新的价值体系。前者缺乏永恒的价值, 第二类则使文学变得僵化,
关键词:新时期文学 类型 价值选择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