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宜芳

作品数:13被引量:43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计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马克思主义解释力维度毛泽东大学生党员更多>>
发文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高校辅导员》《南方论刊》《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求索》更多>>
所获基金:广东省高等学校党的建设研究会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马克思恩格斯群众与人民概念的逻辑进路被引量:4
《重庆社会科学》2017年第7期31-38,共8页孙宜芳 
2017年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常规性研究项目"人民观与群众观界限:基于马克思文本的分析"(批准号:M17JC026)
依据马克思恩格斯群众与人民概念的逻辑进路,认识到群众与人民概念存在着一定的界限区别。具体体现在:马克思恩格斯立足于现实的人(逻辑起点),在对人的本质的探索中,提出了"自由人联合体"(逻辑中介)的基本构想,形成了关于追求现实的人...
关键词:群众 人民 逻辑进路 马克思主义 
党的生命命题生成的基本特征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16年第3期9-12,共4页孙宜芳 
党的生命命题是在党的建设历程中,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依据具体的党建实际,把握时代诉求,深化总结党建理论的理论成果。在党的生命命题生成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紧密地把自身建设问题与时代形势相结合,呈现出主观存在与客观形势...
关键词:党的生命命题 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 
论理论的叙事张力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6年第1期121-128,共8页孙宜芳 
根据叙事的基本规则,理论的叙事需要对照理论各要素的生成顺序,阐释清晰理论是如何生成的。在理论叙事的过程中,一方面,理论来源、理论内容和理论实践等相关问题的叙事,可以帮助我们从微观层面透视理论生成各顺序独自存在的"是"与"不是"...
关键词:理论 叙事张力 结构叙事 
《实践论》中毛泽东的理解观——基于伽达默尔诠释学视角的分析被引量:2
《求索》2015年第10期65-69,共5页孙宜芳 
伽达默尔提出了诸如前见、完全性的前把握、视界融合等关于厘清理解得以发生的重要概念,引入这些概念重新观照毛泽东的《实践论》,不仅有助于深刻理解毛泽东的认识观,丰富该文的科学蕴意,而且还有利于厘清毛泽东的理解观,为毛泽东思想...
关键词:诠释学 《实践论》 毛泽东 理解观 
关于中国梦的精神实质研究述评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5年第6期33-38,共6页孙宜芳 
自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实现中国梦的战略设想之后,关于中国梦的精神实质研究也随之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紧密结合当前学界关于中国梦精神实质的研究态势,总结梳理关于中国梦的精神实质是什么、如何把握中国梦的精神实质等问题的研...
关键词:中国梦 精神实质 研究述评 
党的生命:四大命题生成的理论逻辑被引量:1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15年第6期54-57,共4页孙宜芳 
追溯中国共产党历史,为解决时代诉求下党的建设的迫切问题,增强党的创造活力,党内先后提出政策和策略、党的团结、党内民主、道路是党的生命四大命题。这四大命题生成的理论逻辑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是党的生命命题生成的理论来源;运...
关键词:党的生命 政策和策略 党的团结 党内民主 
再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起点被引量:11
《科学社会主义》2015年第3期43-48,共6页李怡 孙宜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蕴含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认识历史历程、实践推进历程和理论生成历程。与之相对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起点就涵盖了认识历史起点、实践应用起点和理论生成起点。寻求马克思主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逻辑起点 判定条件 
诠释毛泽东党员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三重向度——重新解读《反对自由主义》被引量:1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年第2期97-101,共5页孙宜芳 
《反对自由主义》是一篇反对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战斗檄文,蕴含着毛泽东丰富的党员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但是纵观该文发表之后的各种解读,较多偏重自由主义,对党员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解读仍然力度不足。在此意义上,以深刻性、实践...
关键词:党员 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 反对自由主义 
当代中国理论解释力提升的四个维度被引量:4
《广西社会科学》2013年第10期1-6,共6页孙宜芳 李怡 
当代中国理论的自信,不仅需要推进理论创新,还要回到理论本身,提升理论解释力。一般而言,理论要获得自身的解释和阐发,应借助认识主体,并与之建立一种互动的认知关系,通过认识主体作用于认知手段来揭示理论的含义。为此,当代中国需要理...
关键词:当代中国 理论 解释力 维度 
论中国共产党探索和谐社会的四个阶段
《南方论刊》2013年第9期41-43,共3页孙宜芳 
2012年广东省高校党建研究课题"高校特称党支部建设研究"(课题编号:2012GZZZB1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依据时代的变化和历史任务,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了和谐社会建设的艰难探索,这一过程大致经历了促进革命发展、成立新中国,巩固政权、稳定政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人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四个阶段。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和谐社会 阶段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