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海舒

作品数:66被引量:245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更多>>
发文主题:中医古籍中医药多媒体中医古籍数字化更多>>
发文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天津中医药》《沈阳医学院学报》《中医药学报》《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更多>>
所获基金:中国中医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自主选题项目中国中医科学院自主选题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针刺治疗慢性严重功能性便秘患者排便次数最小临床意义变化值研究被引量:11
《中国针灸》2022年第11期1247-1250,共4页艾艳珂 刘志顺 刘保延 张艳宏 李杨 孙海舒 曹雪 刘佳 杨卓欣 于海波 黄杏贤 何丽云 
“三名工程”中国中医科学院刘保延首席研究员中医针灸临床评价方法创新团队项目:SZSM201612001;中国中医科学院育苗基金培育专项项目:ZZ11-112;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自由探索项目:Z0741。
目的:评估针刺治疗慢性严重功能性便秘患者排便次数的最小临床意义变化值(MCID),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方法:纳入既往两项随机对照试验中813例接受针刺治疗的慢性严重功能性便秘患者,通过校标法[以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量表(PAC-QOL)第28条...
关键词:慢性严重功能性便秘 针刺 完全自主排便次数 自主排便次数 最小临床意义变化值 
2019—2021年中医药治疗绝经过渡期随机对照试验结局指标文献分析
《天津中医药》2022年第11期1409-1413,共5页艾艳珂 李杨 赵天易 孙海舒 葛志闪 曹雪 虞雪云 张艳宏 吴东宁 刘保延 何丽云 刘佳 
中国中医科学院育苗基金培育专项(ZZ11-112);中国中医科学院第十四批自主选题(Z0733);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2017ZX10106001);“三名工程”中国中医科学院刘保延首席研究员中医针灸临床评价方法创新团队(SZSM201612001)。
[目的]评价目前中医药治疗绝经过渡期随机对照试验结局指标的现状,为未来核心指标集研究提供依据和基础。[方法]检索2019年1月—2021年12月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数据库(VIP)、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数...
关键词:中医药 绝经过渡期 随机对照试验 结局指标 
从“火郁发之”探讨针灸治疗“阴伏”类皮肤瘙痒思路被引量:4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2年第7期3898-3900,共3页孙海舒 司晓华 殷剑 吴中朝(指导) 
中国中医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团队课题(No.ZZ130309)。
阴伏,血郁久化热,瘀热互结,内伏血分。皮肤病多因日久而“久病入络”,症状各有不同,但共同的病机是“阴伏”,阴伏之下产生虚火。“火郁发之”,源自《黄帝内经》时代的经典治法,使得伏于血分的虚火有出路,瘀去病退。因此,文章以“阴伏”...
关键词:火郁发之 阴伏 针灸 皮肤病 
基于前瞻性队列的登记研究评价上市后经典名方治疗结局的设计要点思考——以安宫牛黄丸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为例
《世界中医药》2022年第5期602-606,613,共6页艾艳珂 刘佳 赵天易 孟祥然 曹雪 王世华 李姗珊 李少红 吕晓颖 李洪皎 孙海舒 李杨 赵贺 何丽云 雒琳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2017YFC1703600);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项目(CI2021A00702-02)。
中医上市后经典名方虽然在国内被广泛应用,但缺乏高质量的循证证据支撑,影响其走出国门。设计良好的基于前瞻性队列的登记研究可更加真实地反映上市后经典名方在现实医疗环境下治疗与结局的因果效应关系。本文以安宫牛黄丸治疗急性缺血...
关键词:登记研究 前瞻性队列研究 治疗结局评估 上市后经典名方 研究设计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中医技术干预失眠平台设计与实现
《医学信息学杂志》2021年第12期67-70,共4页孙海舒 高宏杰 
北京市中医局项目“基于失眠的中医特色疗法技术体系及应用平台的建立”(项目编号:JJ2018-103)。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构建中医技术干预失眠平台,介绍平台框架设计、干预疾病变量设计、研究假设等,阐述“中医技术+使用者+医生指导”健康模式构建思路,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医技术 结构方程 治未病 失眠 
八段锦应用于临床康复的规范化开展与推广被引量:1
《中医学》2021年第2期169-174,共6页刘贯宇 孙海舒 
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八段锦不仅仅适用于强身健体,柔筋健骨,养气壮力,在临床康复应用方面更显突出作用。那么,如何将八段锦应用于临床康复的规范化开展与推广是课题的文献与临床研究目的。
关键词:中医药 非物质文化遗产 八段锦临床康复 
吴中朝教授临证诊疗模式总结--酸味药应用举隅被引量:1
《世界中医药》2020年第23期3693-3697,共5页孙海舒 刘天怡 姜楠 谢佳旭 王兵 周宇 吴鹏 李婉谕 吴中朝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吴中朝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中国中医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自主选题(ZZ090303);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自主选题项目(ZZ08014)。
介绍吴中朝教授运用五味理论临证的诊疗模式。名老中医经验的鲜活性,在于中医经典理论与临证经验的相得益彰。中药药性理论是指导临床治疗的一个方面,本文从酸味中药临床应用的角度,总结临证诊疗模式,探索名老中医经验及其继承的思路与...
关键词:酸味中药 五味理论 临证模式 酸甘化阴 酸散 
吴中朝治疗面痛经验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9年第12期1383-1386,共4页白耀东 孙海舒 
对吴中朝教授针药并用治疗面痛的临床经验进行整理,根据辨证分型和临床症状,总结吴教授诊治面痛的规律,强调立法组方务必符合"四字诀"即清、降、化、补;针刺原则务必达到"五个要",即清泄阳明、决壅泻实、四关强刺、宁心安神、滋补肝肾。
关键词:面痛 五官疾病 用药规律 取穴原则 名医经验 吴中朝 
辨“痒”选择背俞穴配合温针灸治疗皮肤源性慢性瘙痒60例被引量:10
《中国针灸》2019年第11期1146-1148,共3页孙海舒 李荫龙 
目的:观察针刺背俞穴为主配合温针灸治疗皮肤源性慢性瘙痒症的效果。方法:60例皮肤源性慢性瘙痒患者,根据症状辨识"五脏痒"选择背俞穴进行治疗。在合谷、曲池等主穴基础上,根据五脏辨证,心痒加心俞、膈俞;肝痒加肝俞、胆俞;脾痒加脾俞...
关键词:慢性瘙痒 五脏痒 背俞穴 温针灸 
基于古代文献的防治眼病中医导引概述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19年第5期74-76,F0003,共4页徐丽丽 孙晓峰 孙海舒 王映辉 李宗友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一带一路”合作专项(GH2017-08);中国中医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自主选题(ZC201804,ZY201803)
通过对防治眼病的中医导引文献进行梳理,发现古代文献中记载了大量的防治眼病的中医导引,具体可分为散式导引、套路式导引、四时相关导引、按摩相关导引,部分导引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天人相应的特点。可进一步整理挖掘还原经典的防治...
关键词:中医导引 眼病 综述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