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彦

作品数:79被引量:63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广州美术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水墨写实主义视觉摄影艺术实践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文化科学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广东经济》《中国摄影家》《油画艺术》《名作欣赏(上旬)》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图像证史与现场为王
《南方传媒研究》2024年第5期17-20,共4页杨小彦 
19世纪英国著名的艺术理论家拉斯金在论述图像的重要性时指出:“伟大的民族以三种手稿撰写自己的传记:行为之书,言词之书与艺术之书。我们只有阅读了其中的两部书,才能理解它们中的任何一部;但是,在这三部书中,唯一值得信赖的便是最后...
关键词:艺术理论家 拉斯金 图像证史 重要性 手稿 
面对日常--我看张伟的近作
《广东经济》2024年第15期93-95,共3页杨小彦 
我一直推崇张伟的绘画,原因是,他的画有一种近乎自发的日常性,像每日的呼吸,每日的散步,每日的观看,不做作,不设计,不预先构思,不发功做激情准备,不深呼吸做哲学冥想,不苦思做主题规划,几乎见什么画什么,而且,一画,其所见突然会从日常...
关键词:绘画实践 日常性 审美概念 现象学 深呼吸 张伟 升格 
书写的意义
《美术观察》2021年第8期26-27,共2页杨小彦 
本文尝试从汉语的象形特征出发,讨论书写这一实践所隐含的意义。书写既指写作,也指写字,并在文化的上下文中呈现出一种独特的传播偏向。本文明确指出,汉语这一象形文字之所以能够维持并运用至今,书写(书法)在其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本...
关键词:象形拼音 书写 文字 偏向 
观看的分野——从郭熙的“三远法”到阿尔贝蒂的“锥体横截面”被引量:2
《文艺研究》2020年第9期135-145,共11页郑梓煜 杨小彦 
北宋郭熙提出的"三远法"被视作中国山水画构图的核心法则,而文艺复兴时期阿尔贝蒂则以视线的"锥体横截面"定义了透视法的核心概念,二者代表着中西视觉传统中观看方式的分野。"三远法"对如何观看"真山水"的细致分析既体现眼见为实的经验...
关键词:三远法 郭熙 透视法则 阿尔贝蒂 偶像崇拜 真山水 观看方式 中国山水画 
前行中的探索——我看张志峰的水墨实践
《文化月刊》2020年第6期160-161,共2页杨小彦 
张志峰,1979年出生于广东东莞。1999年至2006年在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学习,完成本科及研究生课程,获中国画系山水科专业文学硕士学位。2006年至今在岭南画院工作,现为岭南画院国画研究所副所长。中国传统绘画向来有士人画和院体画之分...
关键词:中国画系 青绿山水 院体画 士人画 南北宗 广州美术学院 研究生课程 文学硕士学位 
刘博智的观看术
《中国摄影》2020年第4期131-140,共10页杨小彦 
我满身刀,无一把利!我不采访,因为不知什么是采访;我也不纪实,同样不知什么是纪实。我只是用眼去寻问,去观看。我一看,不出一分钟,甚至半分钟,就知道他要讲什么,有什么经历会让我感到兴趣。(来自一次研讨会上的朴素回应,原文广东话,已...
关键词:粤剧 镜头 广东戏 器具 
干涉:黄一山的思维变异与图形叠加(节选)
《油画艺术》2020年第1期108-110,共3页杨小彦 
我很早就认识黄一山,当他读研究生时我们就有交往。至今我都没有忘记和他聊天的情形。和一般学生不一样,他当时关心的是一种思考的方式,而不是学生所普遍感兴趣的技巧问题,诸如构图、形式、风格、形象、叙事、思考,等等,等等。我敏锐地...
关键词:研究生 图形叠加 逻辑性 艺术界 
观看的现场逻辑:博萨德与卡帕的异与同
《中国摄影》2020年第1期130-143,共14页杨小彦 
2019年10月29日至2020年5月3日,"瓦尔特·博萨德与罗伯特·卡帕在中国"(Walter Bosshard/Robert Capa–The Race for China)展览于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展出。本次展览由瑞士摄影基金会和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合作举办,苏丹任总策划,彼得·...
关键词:艺术博物馆 影像资料 萨德 抗日战争时期 摄影作品 社会风貌 瓦尔特 策展人 
观看的艺术与日常的影像——一种视觉的艺术生产以及日常观看的世俗泛化被引量:1
《美术观察》2019年第9期11-13,共3页杨小彦 郑梓煜 
摄影使日常观看成为重要的事实,与摄影同时出现的则是一种或可称为“艺术”缺失的典型焦虑症,两者共同构成了推动影像发展的内部动力,也成为我们判断影像时代不同特征的基本点。加拿大传播学者伊尼斯指出,传播技术的发展决定了知识形态...
关键词:影像 媒介 艺术性 日常观看 标准 
另一个角度观察摄影:从耿建翌、陈劭雄的影像实践谈摄影与艺术的纠缠
《中国摄影》2019年第4期102-105,共4页杨小彦 
我一直把1839年摄影的发明看作是人类视觉史的重要转折,其标志是,从这一年开始,人类恒久的视觉表达终于拥有了一种有别于肉眼观看与手工绘制相结合的生产方式。也就是说,在视觉方面,人类开始了机器观看与物理复制的全新历程,并用以区别...
关键词:摄影界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