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兴均

作品数:38被引量:89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名物词《周礼》音义词源义《礼记》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古籍整理研究学刊》《古汉语研究》《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民俗体验与方言动物词的命名——以四川川东方言为例被引量:2
《文史杂志》2018年第1期94-96,共3页刘兴均 
现代国学大师刘师培先生指出:"夫物不自名,名起于言,言起于意,意起于心。人心有感物之能,心物相感,则致我之知以及于物。所感既多,随物因形,各从其类。"(《正名隅论》)这段话是说物名的获得并不是由该物本身决定的,而取决于人们对...
关键词:动物词 方言 四川 俗体 国学大师 语言符号 刘师培 理据 
“三礼”单个名物词的色彩义和修辞义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2017年第2期105-125,共21页刘兴均 刘进秀 
“三礼”是指人儒家经典的《周礼》《仪礼》和《礼记》。名物词是反映具体而特定之物的词。“三礼”名物词多达4595条,所涉物类包罗天、地、人等各个方面,因此,“三礼”名物词的词义丰富多彩,“三礼”单个名物词词义有概念义、色彩...
关键词:“三礼”名物词 色彩义 修辞义 
《金云翘传》中的音义型喃字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2015年第2期194-213,共20页刘兴均 
《金云翘传》是18世纪越南著名文学家阮攸创作的以六八体诗的形式用喃字写成的一部文学作品。其中的喃字是直接借用汉字或间接借用汉字的形体自创组合的一种文字,可看成是汉字的后裔文字。在3252行诗,2692个自创组合的喃字中,有一种音...
关键词:《金云翘传》 音义型 字喃 
释“昔”——兼论“昔”与“腊”、“臘”之关系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3期110-113,共4页刘兴均 徐敏 
论文运用"以形索义"的训诂方法对"昔"的古文字形进行了考释,辨正了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以该字借义为本义之误,依据甲文、金文等古文字材料及古文字学家的研究成果,探究了"昔"的早期构形及其构意,并梳理了"昔"与"腊"、"臘"等字错综复杂...
关键词:   本义 以形索义 
《京族喃字史歌集》中的音义型喃字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23-31,共9页刘兴均 
喃字是仿汉字而造的民族古文字,或直接借用汉字来记录京族语言中的单词,或借用汉字的字形构件自创组合新的字。在自创组合字中,有一种字是以一个汉字的形体记录京族语词的音,用另一个汉字直接显示该组合字所要记录的义。可称之为音义型...
关键词:京族 史歌 音义型 喃字 
汉语“异名同实”词汇现象研究——以《礼记》用器类名物词为例被引量:9
《古汉语研究》2014年第3期74-83,共10页刘兴均 
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地区规划基金项目(10XJA740004)"‘三礼’名物词理据与词义系统研究"
汉语有用不同的名称来指称同样的实物的词汇现象,古人称为"异名同实"。通过梳理《礼记》用器类名物词,对这种词汇现象进行了探究。分析了18组46条用器类名物词"异名"而"同实"现象的表现形式和形成原因。着重归纳其形成原因,有以下七种:(...
关键词:汉语词汇 异名同实 名物训诂 命名理据 
《礼记》用器类名物词“异名同实”现象研究被引量:2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2014年第2期149-170,238,共23页刘兴均 
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地区规划基金项目“‘三礼’名物词理据与词义系统研究”(编号:10XJA740004),项目负责人:刘兴均
'异名同实'是指用不同的名称来指称同样的实物。本文以《礼记》用器类名物词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同一用器所使用的不同名称的理据,分析了23组54条用器类名物词'异名'而'同实'现象,经条分缕析,归纳为七种情况:(一)命名取向不同而异名;(二)...
关键词:《礼记》 用器类名物词 异名同实 命名理据 
《礼记》用器类名物词“异实同名”现象探析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2013年第2期139-160,249,共23页刘兴均 
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地区规划基金项目“‘三礼’名物词理据与词义系统研究”(10XJA740004),项目负责人:刘兴均
'异实同名'是指用同样的名称来指称不同的实物这一命名现象。《礼记》用器类名物词中有大量异实却同名的现象,同名之词达15个,所涉词项有40个之多。文章归纳《礼记》用器类名物词'异实同名'现象表现出思维的三个方面取向:(一)物有同状...
关键词:《礼记》 用器类名物词 异实同名 命名理据 
释“■”“食”被引量:2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114-120,共7页刘兴均 
根据"■""食"二字的甲文字形所体现的原初构形的意图,可以探讨它们所贮存的上古先民餐饮及其相关文化的内涵。甲文■反映的是远古人们饮用水浆的场景,饮用的方式是一种舔(?)。甲文(?)是由两个构件(或者称字素)构成,表示一盛有充足饭食...
关键词:(酓欠)   农耕 餐饮 
汉语词汇“异实同名”现象研究——以《礼记》用器类名物词为例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45-51,共7页刘兴均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地区规划基金项目"‘三礼’名物词理据与词义系统研究"(10XJA740004)
汉语词汇中的"异实同名"是指用同样的名称来指称不同的实物这一命名现象。就《礼记》用器类名物词来看,此类词计有15个,所涉义项有40项之多,表现出三个方面的思维取向:1.物有同状予之一名;2.物有同用予之一名;3.物有同制予之一名。
关键词:汉语词汇 异实同名 《礼记》 命名理据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