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洁琳

作品数:8被引量:2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保定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长恨歌》小说阿Q形象阿Q共名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牡丹》《北方文学(中)》《大众文艺(学术版)》《参花(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长恨歌》解读历史的独特叙事方式
《参花(下)》2015年第7期151-151,共1页刘洁琳 
王安忆说过:"我个人认为,历史的面目不是由若干重大事件构成的,历史是日复一日、点点滴滴的生活的演变。"在《长恨歌》里,王安忆采取了一种都市民间的叙事手法,她力图将这种都市民间世界提升到一个具有生命哲学和审美化的高度上,也...
关键词:《长恨歌》 王安忆 历史叙事 生命哲学 民族命运 英雄人物 审美化 叙事手法 男作家 叙事视角 
解读《长恨歌》中人物的宿命感
《牡丹》2015年第6X期24-25,共2页刘洁琳 马海霞 
《长恨歌》写了一个普通平凡的弄堂女子王琦瑶看似传奇的一生。从竞选"上海小姐"到与李主任、康明逊、程先生、"老克腊"的感情纠葛,王琦瑶一直寻的是一份依托,一份责任,然而这些男人到终了都没能给她这份责任,王琦瑶也只得在孤苦境地中...
关键词:《长恨歌》 感情纠葛 王安忆 宿命感 一个女性 自我保护 都市女性 男性作家 随风而去 世事无常 
浅析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构成及形成
《北方文学(中)》2015年第4期124-124,共1页刘洁琳 马海霞 
本文通过对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所受的国内外艺术大师的影响以及体系本身构成要素的介绍,进而发现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是在不断地研究、发现、丰富着这一体系,并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
关键词: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体系 形体动作 
对生命个体生存困境的思考——《“锻炼锻炼”》的潜文本释义
《大众文艺(学术版)》2009年第14期128-128,共1页刘洁琳 郝迎聪 
《"锻炼锻炼"》的文本存在的极大的张力,它的潜在文本与其表层含义的矛盾,赋予了小说丰富的内涵。作家赵树理始终恪守着自己的农民写作立场,在《"锻炼锻炼"》的文本对峙中,流露出对农民作为生命个体在现实生活中处于困境的担忧。
关键词:《“锻炼锻炼”》 潜文本 生命个体 生存困境 
论无名氏(卜乃夫)小说中色彩语言的运用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第5期34-,46,共2页刘洁琳 
无名氏用独特的文笔书写着自己瑰丽的"生命奇书"。在他的小说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色彩语言,别具匠心的表达着厚重的情感,营造出各异的氛围,描绘了缤纷的人性。作者对它们设计、运用和创作具有一定的意义和审美价值。本文通过对无名氏小...
关键词:无名氏 色彩语言 
论鲁迅和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命运
《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年第4期160-161,共2页刘洁琳 
鲁迅和张爱玲在自己的小说中呈现着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不同角落的女人们,然而她们却背负着同样悲惨的命运。本文通过分析鲁迅和张爱玲小说中女性的悲惨境遇,发掘两者就女性悲剧命运的成因及关于妇女解放的探讨等问题上所持观点的异同。旨...
关键词:鲁迅 张爱玲 女性命运 
穿越时空的“共名”——试论“阿Q形象”的永恒魅力被引量:2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第1期200-201,共2页刘洁琳 王维维 
"阿Q"作为一个成功的艺术典型,享有世界盛誉。本文主要围绕"阿Q"形象何以历经数十年,依旧魅力四溢,产生穿越时空的"共名"现象这个问题,试图从文化意蕴的传承积淀、阴暗人性的关照披露、"扑朔迷离"的笔法技巧等方面探讨"阿Q"形象广泛"共...
关键词:阿Q 共名 文化 人性 写作技巧 
常态下折射的深刻意蕴——《孔已己》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第7期165-166,共2页王维维 刘洁琳 
《孔乙己》是《呐喊》中鲁迅最喜欢的小说,篇幅短小,寓意深刻。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小人物,以喜衬悲,在笑声中孔乙己一步步脱离社会的轨道,在孤独和冷漠中走向了死亡,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对人的戕害和病态社会吃人的悲剧根源。
关键词:孔乙己 鲁迅 喜剧 悲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