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海霞

作品数:17被引量:5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保定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红旗谱》小学教育专业《故事新编》学潮教育价值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发文期刊:《山东文学》《芒种(下半月)》《青年文学家》《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更多>>
所获基金: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解读《长恨歌》中人物的宿命感
《牡丹》2015年第6X期24-25,共2页刘洁琳 马海霞 
《长恨歌》写了一个普通平凡的弄堂女子王琦瑶看似传奇的一生。从竞选"上海小姐"到与李主任、康明逊、程先生、"老克腊"的感情纠葛,王琦瑶一直寻的是一份依托,一份责任,然而这些男人到终了都没能给她这份责任,王琦瑶也只得在孤苦境地中...
关键词:《长恨歌》 感情纠葛 王安忆 宿命感 一个女性 自我保护 都市女性 男性作家 随风而去 世事无常 
浅析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构成及形成
《北方文学(中)》2015年第4期124-124,共1页刘洁琳 马海霞 
本文通过对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所受的国内外艺术大师的影响以及体系本身构成要素的介绍,进而发现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是在不断地研究、发现、丰富着这一体系,并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
关键词: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体系 形体动作 
《红旗谱》的精神内涵新论
《北方文学(中)》2014年第12期6-7,共2页马海霞 
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红色经典价值重估视野下《红旗谱》的精神内涵研究”成果(20140649).
论文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辨析《红旗谱》的精神内涵。“红旗谱”描写的“二师学潮”等事件,彰显抗日救亡的爱国时代内涵,批评片面的国家主义和利己主义;反思斗争中的盲动和冒险色彩,突出斗争策略和寻求外界声援。
关键词:《红旗谱》 二师学潮 理性爱国 教育价值 
“小学教育专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师资建设与教学团队培养策略——以保定学院小学教育专业为例被引量:1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268-269,共2页马海霞 吴静 
保定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高校"小学教育专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133103)
论文基于我国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分析了高校"小学教育专业综合实践活动"研究和设置的必要性,探讨了课程师资建设策略与教学团队培养策略。"小学教育专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师资建设要明确课程内涵,提出课程发展愿景;制定四年规划,...
关键词:小学教育专业 综合实践活动 师资建设 教学团队 培养 
试析《红旗谱》对“二师学潮”的文学塑造
《芒种(下半月)》2014年第1期18-19,共2页马海霞 
保定学院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红旗谱》‘二师学潮’的理性爱国特质及教育价值”(项目编号:2012S04)的阶段性成果
梁斌的《红旗谱》是中国当代革命历史小说的典范之作。江涛、张嘉庆等主要人物在二师求学并领导“二师学潮”、开展“七六”爱国护校斗争是《红旗谱》的主要内容之一。“二师学潮”也是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北方的一个真实事件。当它进入...
关键词:《红旗谱》 学潮 文学 革命历史小说 抗日救亡运动 师范学校 不抵抗政策 中国当代 
民族文化视角下析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人物双重人格
《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24期45-45,共1页马海霞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俄罗斯最具现代性的作家之一,论文主要从俄罗斯传统民族文化与现代资本主义文明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人物的双重人格,一是表现为人物内心的善恶交锋,二是人物的异常化心理。
关键词:陀思妥耶夫斯基 双重人格 异常化心理 
鲁迅的“生命意识”研究综述
《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16期16-17,共2页马海霞 
新时期以来学界对于鲁迅生命意识的研究始于1992年,本文主要梳理"鲁迅的生命意识"已有相关研究成果,分单独论析"鲁迅生命意识"和"鲁迅生命意识"的比较研究两大方面进行文献综述。
关键词:鲁迅 生命意识 综述 
鲁迅“青年之死”主题杂文解析
《北方文学(下)》2013年第6期32-33,共2页马海霞 
如果说鲁迅在小说和早年谈论文化与礼教等的杂文中重在揭露中国传统文化、礼教的吃人本质,那么鲁迅谈“青年之死”的杂文更多的是揭露杀人者赤裸裸的凶残。鲁迅“青年之死”主题杂文蕴含的沉郁之情与生命之痛,激荡着鲁迅的血性与骨气...
关键词:鲁迅 青年之死”主题 杂文 
《青春之歌》的成长叙事策略解析
《才智》2013年第14期258-258,261,共2页马海霞 阎颖 
通过与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和新时期文学中的成长小说对比,《青春之歌》的成长叙事呈现出认同叙事的总体特征,并突出表现为两点,一是完成了现代知识青年的成长三部曲,二是淡化成长主体对过往的不舍和选择新生的犹疑。
关键词:《青春之歌》 成长叙事 策略 教育价值 
《红旗谱》的革命叙事解析
《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13期10-11,共2页马海霞 阎颖 
保定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成果:“《红旗谱》‘二师学潮’的理性爱国特质及教育价值(项目编号:2012s04)”
本文主要基于革命历史小说的时代背景及其内涵,解析《红旗谱》的革命叙事和爱国教育价值。《红旗谱》的革命叙事经历了从传奇型叙事向成长型叙事转换和乡村家族型叙事结构向当代革命叙事结构的转换。
关键词:《红旗谱》 革命叙事 爱国教育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