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全道

作品数:11被引量:28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药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增溶作用槲皮素溶血作用溶血抑菌活性更多>>
发文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药物化学杂志》《天津药学》《中国现代应用药学》《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尼莫地平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及其体外释药特性的研究被引量:7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0年第6期513-517,共5页李新民 宋全道 叶国华 杨守娟 
山东省教育厅立项项目(J08LG70)
目的以壳聚糖为载体材料制备尼莫地平微球,并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以壳聚糖为载体,液体石蜡为油相,戊二醛为交联剂,span80为乳化剂,采用正交设计优化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工艺,用乳化交联法制备尼莫地平壳聚糖微球。模拟人体肠液的环境...
关键词:尼莫地平 壳聚糖 微球 缓释 
碘化大蒜素的制备及其碘含量的测定被引量:1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9年第1期40-42,共3页李新民 宋全道 曲婷婷 
目的对文献报道的合成碘化大蒜素的工艺进行改进,同时探索测定其碘含量的新方法。方法通过回流大蒜素与碘在乙醇中的混合物,合成碘化大蒜素,通过改换溶剂分离出产物。先经氧瓶燃烧法进行有机破坏,后用硝酸银标准溶液-电导滴定法测定碘...
关键词:碘化大蒜素 合成 碘含量 电导滴定 
聚氧化乙烯基-β-环糊精的合成、溶血作用及增溶作用的研究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年第9期788-790,794,共4页宋全道 丁易 
目的:合成出聚氧化乙烯基-β-环糊精,并测定其溶血作用和槲皮素的增溶作用。方法:β-环糊精在碱溶液中与环氧乙烷反应生成聚氧化乙烯基-β-环糊精,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等方法鉴定合成的产物;用兔全血中分离的血红细胞测定其在体外...
关键词:聚氧化乙烯基-β-环糊精 合成 溶血 槲皮素 增溶 
羧甲基-β-环糊精的溶血作用及对槲皮素的增溶作用被引量:7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年第2期166-169,共4页宋全道 丁易 李新民 米广太 
目的:研究羧甲基-β-环糊精的溶血作用和对槲皮素的增溶作用。方法:用红外光谱、13C-NMR波谱等方法鉴定合成的羧甲基-β-环糊精;用人全血中分离的红细胞测定其在体外的溶血作用;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其对槲皮素的增溶作用。结果:羧甲基-β...
关键词:羧甲基-β-环糊精 溶血 槲皮素 
羟乙基-β-环糊精的合成、溶血作用及增溶作用的研究被引量:4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年第5期488-490,共3页宋全道 丁易 米广太 
目的:合成了羟乙基-β-环糊精,并对其溶血作用和对槲皮素的增溶作用进行研究。方法:用红外光谱、薄层色谱等方法鉴定合成的羟乙基-β-环糊精;用人全血中分离的血红细胞测定羟乙基-β-环糊精在体外的溶血作用;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其对槲...
关键词:羟乙基-β-环糊精 合成 溶血 槲皮素 增溶 
槲皮素-部分甲基化β-环糊精包合物的研究被引量:5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年第2期206-208,共3页宋全道 丁易 米广太 
目的:研究部分甲基化β-环糊精对槲皮素的包合作用及其包合物的溶解度。方法:根据形成包合物时主客分子的平衡浓度的关系,确定包合物中主客分子的摩尔比。结果:槲皮素与部分甲基化β-环糊精以1:1的摩尔比形成包合物,包合稳定常数为5142m...
关键词:部分甲基化β-环糊精 槲皮素 包合物 增溶作用 
部分甲基化β-环糊精的研究被引量:3
《天津药学》2001年第6期41-43,共3页于淑丽 于洪社 宋全道 
目的 :合成部分甲基化 β-环糊精 ,进行长期口服毒性实验 ,研究其对槲皮素的增溶作用。方法 :用红外光谱、薄层色谱等方法进行鉴定。结果 :部分甲基化β-环糊精长期口服无毒 ,与不溶于水的槲皮素形成包合物后 ,使槲皮素的溶解度增加到 0...
关键词:部分甲基化β-环糊精 槲皮素 增溶作用 长期口服毒性实验 
磺胺的噻二嗪硫酮衍生物的合成及抑菌活性研究
《现代应用药学》1997年第3期23-25,共3页宋全道 张志祥 李忠 米广太 
利用药物化学骈合原理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新的3,5-二取代1,3,5-噻二嗪-2-硫酮类化合物,其结构被红外光谱与紫外光谱及元素分析所证实,抑菌活性试验显示了良好的抑菌活性.
关键词:噻二嗪 硫酮 磺胺 衍生物 合成 抑菌活性 
噻二嗪硫酮衍生物的合成及抑菌活性研究
《天津药学》1997年第1期15-17,共3页宋全道 米广太 李忠 丁易 
合成了4种新的3-苯基-5-取代的-四氢-2H-1,3,5-噻二嗪-2-硫酮类化合物,其结构被红外光谱与紫外光谱及元素分析所证实,并进行了初步抑菌活性试验。
关键词:合成 抑菌活性 噻二嗪硫酮 衍生物 
磺胺噻二嗪硫酮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抑菌活性被引量:1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1997年第2期93-96,共4页宋全道 张志祥 李忠 米广太 丁易 
利用药物化学骈合原理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新的3,5-二取代1,3,5-噻二嗪-2-硫酮类化合物,其结构经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及元素分析证实。
关键词:磺胺噻二嗪硫酮 衍生物 抑菌活性 合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