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泽军

作品数:16被引量:25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大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庭审被告人语境公诉人顺应论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期刊:《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外语教育研究》《辽宁警察学院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趋近化理论视角下公诉人的话语策略研究
《现代语言学》2024年第11期1020-1028,共9页申赵莹 马泽军 
本文旨在运用Cap的趋近化理论,探讨刑事庭审中公诉人的话语策略。本文以张扣扣一案为语料,通过使用UAM corpus tool 3对语料进行人工标注,统计出公诉人话语的趋近化策略。研究发现:公诉人使用了三种趋近化策略,分别为空间、时间、价值...
关键词:趋近化理论 公诉人话语 话语策略 
我国当代庭审话语研究文献综述
《现代语言学》2024年第10期402-411,共10页董莉 马泽军 
自法律语言学诞生之日起,对于法律与语言的融合研究便日渐深入。其中,庭审话语作为一门机构性语言,因其规范性、严谨性及强烈的目的性为学者们所关注。国内学者对于这一领域的研究角度十分广泛,常常从不同的语言学视角进行融合性分析。...
关键词:法律语言学 庭审话语 语言学视角 研究综述 
识解理论视角下庭审话语中控辩双方叙事对抗研究
《语文学刊》2024年第3期50-58,共9页马泽军 王洁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当代庭审转述话语的多声源特征、功能及语用阐释研究”(18BFX060)阶段性研究成果。
查明事实真相是刑事庭审的主要目标。在刑事庭审过程中,叙事在庭审话语中发挥重要作用,因为控辩双方常常会以叙事的方式呈现证据与事实,构成证据链条。依据认知语言学中的识解理论,借助KH Coder软件呈现的庭审调查阶段叙事中的词汇共现...
关键词:识解理论 庭审话语 叙事对抗 
庭审语境下被告人的断言行为及其语用功能
《语文学刊》2023年第1期30-38,共9页马泽军 姜爽 陈海庆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当代庭审转述话语的多声性特征、功能及语用阐释研究”(18BFX060)阶段性研究成果。
断言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反映语言的基本特征。本文以转写自CCTV-12法制栏目《庭审现场》中的20场刑事审判案件为语料,参照Searle对断言的概念界定和划分标准,以言语行为理论和语用身份论为理论基础,采用田野调查法探讨庭审语境下被...
关键词:庭审话语 断言行为 语用功能 
庭审互动中的话语转述与话语角色构建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期93-99,共7页马泽军 巩慧莹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当代庭审转述话语的多声源特征、功能及语用阐释研究”(18BFX060)。
话语转述是刑事庭审互动中高频出现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庭审互动中庭审参与者运用转述话语的过程也是话语角色构建的过程。以劳荣枝案的庭审话语为语料,以言据性和话语角色理论为理论框架,对刑事庭审互动中公诉人转述他人话语的动因和...
关键词:刑事庭审 转述话语 话语角色 言据性 
庭审中辩护律师情感表达的语调表征及其功能
《法制博览》2022年第33期23-25,共3页马泽军 李潇然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当代庭审转述话语的多声源特征、功能及语用阐释研究》(18BFX060)。
法庭审判以其正式性、严肃性以及公平公正性著称,其过程严格遵照规范执行。情感作为一种个体性特征强烈的评价标准,往往被视作一种非理性的因素。在法庭审判过程中情感似乎应被尽量避免,但在实际庭审过程中情感的介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辩护律师 情感表达 语调表征 功能 
庭审互动中被告人模糊语言的特征及语用功能研究被引量:1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21年第6期46-56,共11页马泽军 王新宇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当代庭审转述话语的多声源特征、功能及语用阐释研究”(18BFX060)。
在庭审互动中,被告人常常通过模糊语言来实现特定的交际目的。基于对25起刑事案件的庭审视频片段中被告人模糊语言的分析,本研究发现被告人模糊语言在语音层面主要表现为发音不连贯和音高渐弱,在词汇层面主要表现为模糊限制语、模糊情...
关键词:庭审互动 模糊语言 语调表征 语用功能 
刑事庭审辩论话语中控辩双方的时空体建构与叙事对抗——以张扣扣杀人案庭审辩论话语为例被引量:1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21年第3期35-42,共8页马泽军 杜雨霏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当代庭审转述话语的多声源特征、功能及语用阐释研究”(18BFX060)。
刑事审判的主要任务是查明案件事实,对案件作出裁判。然而,案件通常发生在过去,法官需要根据法律规范和庭审中控辩双方话语所构建的证据链条来判断出案件事实。控辩双方由于目的、立场、社会角色不同,会在不同的意识凸显下作出不同的语...
关键词:意识凸显 时空体 叙事功能 叙事对抗 
庭审中公诉人转述话语的语言特征及其建构的语用身份被引量:11
《外国语》2021年第3期60-70,共11页马泽军 郭雅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当代庭审转述话语的多声源特征、功能及语用阐释研究”(18BFX060)
语用身份论指出,说话人的固有身份会影响话语的选择,同时在交际过程中,说话人又可以通过不同层面的语言选择来策略性地构建动态的语用身份。转述话语作为一种重要的言语交际策略,在庭审中有着很高的使用频率。本文以转述话语为切入点,...
关键词:庭审话语 转述话语 公诉人 语用身份建构 
庭审中被告人转述话语的评价意义
《辽宁警察学院学报》2020年第2期85-90,共6页马泽军 郭雅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当代庭审转述话语的多声源特征、功能及语用阐释研究”(18BFX06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在庭审语境中,各参与者话语选择及策略使用都是为达到自己的交际目的服务的。转述话语作为一种"建构性话语",常被庭审参与者所使用,借以对话语进行评价,表达主观看法。基于评价理论和目的原则,对13场刑事庭审中被告人的转述话语进行分析...
关键词:庭审语境 转述话语 评价理论 评价意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