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永生

作品数:12被引量:13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上海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费尔巴哈感性感性本体论颠覆人本主义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东岳论丛》《南京社会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类到社会——论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超越究竟在哪里?被引量:1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6-10,共5页舒永生 
费尔巴哈把类理解为人与人的关系,并以之作为人本主义的出发点,从而认为类本质正是在我与你的对话过程中实现自己。所以,费尔巴哈从类出发,就是从人与人的关系出发。马克思也是以人与人的关系作为哲学的出发点。但是,马克思认为,“人的...
关键词:费尔巴哈 马克思  社会 人的本质 
从感性本体论到感性生存论——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超越究竟在哪里?被引量:4
《贵州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42-47,共6页舒永生 
费尔巴哈的感性本体论是以感性存在作为哲学的出发点的,感性不再是认识论意义上的感性,而是本体论意义上的感性存在,是人的感性存在,所以费尔巴哈的感性本体论与人本主义是统一的。但是,费尔巴哈所谓的感性和人依然是“哲学家眼中”的...
关键词:马克思 费尔巴哈 感性存在 感性活动 人本主义 
费尔巴哈论“我与你”
《东岳论丛》2005年第6期157-161,共5页舒永生 
费尔巴哈批判了思辨唯心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和二元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与你”的理论。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既不从物质实体出发,也不从精神实体出发,而是从“我与你”的关系出发,是一种关系本体论。“我与你”的关系根本上就是“我与...
关键词:我与你 关系本体论 对话辩证法 
论费尔巴哈对神学形而上学的颠覆被引量:3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46-51,共6页舒永生 
费尔巴哈把理性返回到人的理性,把信仰返回到人的信仰,把宗教返回到人的宗教。他宣扬的是无宗教的宗教,是建立在人性根基上的宗教。他对神学形而上学的颠覆表现在如下方面:(1)从神本主义到人本主义;(2)从“人是什么”向“人是人”的转变...
关键词:费尔巴哈 理性 信仰 神学形而上学 基督教神学  
论费尔巴哈的感性本体论被引量:1
《宁夏社会科学》2003年第4期76-79,共4页舒永生 
在前人感性学说的基础上,费尔巴哈把感性作为存在本身,作为本体来进行探讨,即费尔巴哈的感性本体论。此文是以感性存在作为哲学的出发点,体现在“我欲我在”的本体论证明中。它不是通常所理解的感性认识或感觉经验,而是现实的人的感性存...
关键词:费尔巴哈 感性 感性本体论 
论费尔巴哈“我欲故我在”的本体论证明被引量:1
《贵州社会科学》2003年第4期43-46,共4页舒永生 
费尔巴哈通过对“我思故我在”的批判 ,回到“我欲故我在” ,确立了“我欲”、“我感”和“我爱”的权威 ,也就确立了感性的人的权威 ;他并且认为这就是哲学探讨的“事情本身” ,是他的人本主义的出发点。这表明费尔巴哈哲学已经具有了...
关键词:费尔巴哈 本体论 人本主义 现代性 感性 唯心主义思辨哲学 
论费尔巴哈的感性本体论及其意义被引量:2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5期19-24,共6页舒永生 
费尔巴哈的感性不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感性认识或感觉经验 ,而是现实的人的感性存在 ,是感性本身 ,是感性本体论。正是借助于感性本体论 ,费尔巴哈对传统形而上学进行了颠覆性的批判 ;在这个意义上 ,费尔巴哈的感性本体论不仅是人类感性...
关键词:费尔巴哈 感性本体论 哲学的现代性 
论费尔巴哈的感性直观
《巢湖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1-4,33,共5页舒永生 
对于费尔巴哈来说,对象性的唯一反思形式乃是直观,而直观的就是以当下的、直接的方式确认感性对象,就是把对象了解为直观现成的、被给定的.因此,在与思辩思维对立的意义上,费尔巴哈以直观(当下直接的肯定)取消了否定之否定(凭借中介的肯...
关键词:费尔巴哈 直观 感性 经验 感觉 
论马克思“纯粹经验的方法”
《巢湖师专学报》2000年第2期15-19,共5页舒永生 
本文认为马克思“纯粹经验的方法”,是通过对抽象的经验方法和思辩方法的批判提出的,是直接性与反身性的同一,是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同一,是对独断论的根本变革。通过“纯粹经验的方法”获得经验的原始事态,即人与自然原初统一的...
关键词:马克思 纯粹经验方法 《德意志意识形态》 辩证法 现象学方法 经验主义 
论费尔巴哈的人学辩证法
《淮北煤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3期26-28,共3页舒永生 
本文认为,费尔巴哈有辩证法,并表现为一种人学辩证法,即以人为本的辩证法和“我”与“你”的对话辩证法;进而论述了费尔巴哈的人学辩证法对黑格尔唯心辩证法的批判;最后分析了费尔巴哈人学辩证法的局限性。
关键词:费尔巴哈 人学辩证法 黑格尔 唯心辩证法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