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杰

作品数:11被引量:46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湖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高校共青团学生干部高校学生干部教育模式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长沙大学学报》《科教导刊(电子版)》《煤炭高等教育》《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初中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对策
《科教导刊(电子版)》2013年第30期11-12,29,共3页付杰 余杰 
初中生的社会责任感培育问题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在信息网络时代,传统的培育策略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亟待加以改进和完善。本文正是以此为出发点,着力探讨初中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主要对策。分别从完善初中...
关键词:中学生 社会责任感 培育 对策 
试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职业指导工作被引量:5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第8期22-23,共2页胡华 余杰 
分析了我国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强调高校职业指导的必要性,结合市场经济体制下毕业生就业形势的新变化,从职业指导的具体工作、人员、课程体系、信息网络和宣传教育活动等5个方面论述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职业指导工作的实践...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 就业 职业指导 
大众化时期高等学校协调教学与科研关系的思路被引量:1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9年第10期91-93,共3页杨金娥 余杰 
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作为大学的一个永恒话题,在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中存在不同的特点。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学与科研的关系表现出"平衡的相对性,不平衡的绝对性",教学与科研相对平衡、相对协调的关系不是自发形成...
关键词:大众化 教学 科研 
论高校辅导员的人格魅力——兼评《包涵心语》被引量:1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第1期22-23,共2页李爱国 余杰 刘丽珍 
高校辅导员加强自身的人格魅力对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有重要的作用。从高校辅导员人格魅力出发,思考提高高校辅导员人格魅力的方法和途径是高校辅导员的重要职责。
关键词:高校 辅导员 人格 魅力 
论高校学生干部的德育功能被引量:2
《长沙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148-149,共2页余杰 
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06YB101
学生干部是联系学校和学生的桥梁和纽带,是高校学工队伍的得力助手,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依靠力量,在高校学生工作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高校学生干部的德育功能包括主体性示范功能、德育实践功能和自我超越功能。...
关键词:学生干部 德育 功能 作用 
论对高校学生干部的“用”与“育”被引量:2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203-205,共3页舒艳 余杰 
培养学生干部是高校中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从培养学生干部"用"与"育"两者的关系,分析在培养学生干部时存在的诸多问题,从而提出育人的重要性及对策,协调"用"与"育"的关系。
关键词:高校 学生干部 “用”与“育” 对策 
大学生性观念及性行为调查与分析被引量:6
《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第7期15-16,共2页李美英 余杰 
文章针对大学生的恋爱行为、贞节观念、婚前性行为、婚外性行为、自慰行为、性冲动、异性性行为等方面展开调查,以了解新时期大学生的性观念与性行为状况,为促进大学生的性健康提供必要的帮助。
关键词:大学生 性观念 性行为 性健康 
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被引量:17
《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60-63,共4页余杰 黄伟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正步入一个以互联网的普及和其不可替代性为主要特征的网络时代。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将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将从分析网络时...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时代 网络道德教育 教育模式 
文化视角的大学知识共享
《煤炭高等教育》2003年第5期8-10,共3页陈坤华 朱湘虹 余杰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科学研究"十五"规划立项课题"大学知识共享机制的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课题编号 :2 3- 78- 2 3
大学是知识创新的重要机构 ,知识创新的首要阶段是知识共享。影响大学知识共享的主要文化因素有文人相轻、互不信任、竞争需要和知识归属观等。文化视角的大学知识共享的实现应建立诚实、信任。
关键词:大学 知识共享 知识创新 影响因素 文化因素 知识归属观 公平竞争 
高校共青团工作模式创新研究被引量:3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12-15,共4页余杰 姚健 
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对高校共青团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团的系统普遍交替比较频繁,短期效应比较突出,团的工作往往是重形式而轻内容,重宣传而轻效果,重实践操作而轻理论研究,因此难以上层次,上水平。如何充分发挥"一体两翼"...
关键词:高校 共青团 工作模式 创新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