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小妹

作品数:9被引量:28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立法语言情态动词义务港澳动词使用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期刊:《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南开语言学刊》《汉语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话语修补标记“我是说”被引量:2
《汉语学报》2017年第4期89-94,共6页苏小妹 
天津市社科规则项目(编号:TJZW13-014)的资助
文章主要考察了话语修补标记"我是说",认为其基本功能是重述修补,此外还有接续修补、纠正修补、解释修补和指同修补等话语修补功能。除了"修补"功能,"我是说"还有强调、调节人际关系等功能,它们体现了说话人的元语用意识,是说话人在不...
关键词:重述 修补标记“我是说”交互主观化 
会话修补标记“X的意思是(说)”被引量:4
《汉语学习》2016年第6期61-68,共8页苏小妹 
天津市社科规划项目(项目编号:TJZW13-014)资助
会话修补标记"X的意思是(说)"既用于自补,也用于他补,既可以自启,也可以他启。包括听者导向修补和言者导向修补两种类型,"X的意思是(说)"修补会话意图而非字面信息。自补的优势倾向并不是绝对的,访谈语体中他补反而更具优势。
关键词:“X的意思是(说)” 修补 自补 他补 意图修补 访谈语体 
香港中文法例中的特殊语言现象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173-179,192,共7页苏小妹 
天津市社科规划项目"香港立法语言的语法特点研究"(TJZW13-014)
香港中文法例中的特殊语言现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指示标记的使用,包括定指标记"该"与任指标记"任何";其二,连词的使用,主要包括连词的特殊用法、连词使用范围的扩大和位置的变化;其三,介词的使用。这些特殊现象的产生主要源于英语...
关键词:香港中文法例 指示标记连词 介词 
面子威胁缓和语“不怕你+V”被引量:5
《语言教学与研究》2014年第6期91-100,共10页苏小妹 
天津市社科规划项目(TJZW13-014)的资助
本文通过对话语标记"不怕你+V"的研究论证了言语交际中有一部分话语标记具有缓和面子威胁的功能。文章认为,"不怕你+V"具有强烈的交互主观性,它的使用可以起到缓和尴尬气氛、调节人际关系的作用。同时文章对"不怕你+V"后续话语的语义类...
关键词:“不怕你+V” 面子威胁缓和语 交互主观性 负向反预期信息 
论和指令有关的两类“由”字句被引量:1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117-122,共6页苏小妹 
天津市社科规划项目"香港立法语言的语法特点研究"(TJZW13014)的资助
指令型"由"字句和述令型"由"字句是"由"字句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它们都以"指令"为核心,但述令型"由"字句中的"指令"来自于说话人的主观认定。指令型"由"字句和述令型"由"字句在谓语动词、施事的生命特征、时体特征、状语和补语等多个方...
关键词:指令 述令 主观性 
澳门立法语言中情态动词使用的若干问题
《南开语言学刊》2013年第1期36-43,共8页苏小妹 马庆株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部分成果(项目编号:NKZXB10015)
澳门回归后,开始实施双语立法。本文对澳门中文本立法语言中情态动词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归类总结,包括:情态动词的冗余、情态动词的误用、情态动词位置不当、情态动词与副词搭配不当、语义模糊、情态动词缺失等方面。并从文言和白话...
关键词:澳门 立法语言 情态动词 
立法语言中情态动词“可”及其后动词使用情况初探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1年第7期48-49,共2页苏小妹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基金资助,项目编号09YJC740043
"立法语体"是专为法律条文这个语境而设的一种语言功能变体,在立法语体中情态动词"可"的肯定形式主要表"许可"义,其后动词的被动性倾向比较模糊;否定形式主要表"条件"义,其后动词一般有被动义。
关键词:立法语言 情态动词  
《中国言法》及其汉语韵律研究被引量:5
《修辞学习》2008年第6期29-35,共7页郑梦娟 苏小妹 
教育部2006年度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汉语国际推广研究"(项目批准号:06JZD0028)研究成果之一。
19世纪上半叶英国传教士马士曼的《中国言法》,是西方第一部汉语文言语法专著,兼有汉语教材的特点。该著对中国诗歌的发展脉络以及汉语诗歌韵律必备的音节数量、韵脚和谐、平仄相间等特点进行了中肯的分析和阐述,并穿插有适量文化知识...
关键词:汉语语法 对外汉语教学 《中国言法》 马士曼 
说说句末语气词“哈”和“哈”附加问句被引量:11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08年第4期21-23,共3页苏小妹 
句末语气词“哈”可以分为“哈1”和“哈2”。附加问句中的“哈”是“哈1”,“哈2”是“哈1”语法化的结果。此外,本文还从语用角度考察了“哈”独词附加问句的语用功能。
关键词:独词附加问句 语用功能 语法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