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云霞

作品数:39被引量:6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大学语文应用型本科三毛《大学语文》苏轼词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社会学更多>>
发文期刊:《赤峰学院学报(作文教学研究)》《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语文建设》《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上)》更多>>
所获基金: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基于土建类专业的应用型本科《大学语文》教学内容及其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新丝路》2019年第8期65-65,共1页宋庆永 姜云霞 王倩 
黑龙江省职业教育学会“十三五”规划课题“应用型本科院校土建类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研究”(项目编号:GG170286)。
土建类专业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大学语文》作为应用型本科教育中具有综合性的重要基础课程,在整个教育改革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办学定位最终要落实到课程改革上,《大学语文》应当在教学内容及其教...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 《大学语文》 教学内容改革 教学方法改革 
论莎士比亚悲剧作品对人文主义的反思
《赤峰学院学报(作文教学研究)》2016年第5期51-51,共1页姜云霞 
莎士比亚作为一位伟大的人文主义者,对人及其本质力量有深刻的认识与体验。他借自己笔下人物之口,对高贵人性作了发自心底的热烈赞美。
关键词:莎士比亚 悲剧作品 人文主义 
创业型大学《大学语文》课程建设探析
《赤峰学院学报(作文教学研究)》2016年第5期102-102,共1页姜云霞 王春凤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三五”高等教育科研规划课题“应用型本科《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研究”(编号:16G420)
本文在对创业型大学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实际情况,围绕课程定位、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对大学语文课程的开发方法与建设思路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在强调大学语文育...
关键词:创业型大型 大学语文 课程建设 
“朦胧的期待”——论萧红作品中的爱情缺失
《赤峰学院学报(作文教学研究)》2016年第4期70-71,共2页姜云霞 
萧红的一生总是怀着对爱情的憧憬和追求前行的,遗憾的是,在这条道路上,爱情带给她的一次次伤痛远大于欢乐。她默默地承受着男性给予女性的全部屈辱,以至于她每次拿起笔来进行创作时沉积于心的苦恋情节便倾泻出来。她曾说过"一个题材必...
关键词:萧红 作品 爱情缺失 
萧红小说“生存挣扎”主题意识探究
《赤峰学院学报(作文教学研究)》2016年第4期73-74,共2页姜云霞 
"生的坚强"和"死的挣扎"是萧红小说的主题意识显现,萧红的小说从《生死场》到《呼兰河传》都延续着生和死的主题,为我们展现了"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关键词:萧红小说 生存挣扎 主题意识 
“刑罚的日子”——论萧红作品中的生育认知
《赤峰学院学报(作文教学研究)》2016年第3期54-54,共1页姜云霞 
萧红身为女性,及早地感受到了男权文化的强大压迫。她的女权思想由来已久,而这也成为她创作的重要主题。作为女性作家,她的作品始终关注着女性的苦难人生,尤其是北方妇女的生存挣扎。本文论述了萧红作品中关于生育的认识与理解。
关键词:萧红 作品 生育认知 
萧红女性意识的觉醒的原因探析
《赤峰学院学报(作文教学研究)》2016年第3期58-58,共1页姜云霞 
直到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爆发,封建父权意识受到猛烈抨击,理性启蒙的乳汁将一大批知识女性唤醒,萧红自此开始登上了社会和文学的舞台。她拿起笔来"我手写我心",将女人谋生与谋爱的艰难酸辛进行了血泪的吟唱,从此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
关键词:萧红 女性意识 觉醒 
论三毛《撒哈拉的故事》独特的叙述特征
《赤峰学院学报(作文教学研究)》2016年第2期124-124,共1页姜云霞 
"读三毛的作品,发现一个由生命所创造的世界,像开在荒漠里的繁花,她把生命高高举在世俗之上,这是需要灵明的智慧和极大的勇气的。"
关键词:三毛 《撒哈拉的故事》 叙述特征 
论三毛《撒哈拉的故事》幽默的语言特征
《赤峰学院学报(作文教学研究)》2016年第2期126-126,共1页姜云霞 
巴金曾经说过:"艺术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是自然,是无技巧。"在《撒哈拉说的沙漠》中,没有刻意雕刻的作品结构,缺少虚构的故事情节,但是这种艺术结构上的随意性并没有减少三毛作品上的感染力,她用清新瑰丽、诙谐幽默的语言书写了对大自...
关键词:三毛 《撒哈拉的故事》 语言特征 
问世间情为何物——论三毛作品中的爱情
《赤峰学院学报(作文教学研究)》2016年第1期134-135,共2页姜云霞 
年轻的三毛为情所伤远走他乡,只身一人来到西班牙求学,随后去了德国,在那里做导游、做德文教师,就那样匆匆一年,她又离开了德国,漂泊至美国。直至和荷西重逢,定居在沙漠——撒哈拉。
关键词:三毛 荷西 爱情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