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振玉

作品数:46被引量:57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宁夏大学政法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伊斯兰教回族明清宗教民族理论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发文期刊:《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宁夏大学科学研究基金资助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守正创新:传统文化赓续传承的实证分析——以火草纺织技艺为例
《文山学院学报》2025年第1期26-30,共5页张明辉 孙振玉 
宁夏回族自治区哲社规划年度项目“新时代宁夏地区优秀传统文化滋养文明乡风路径研究”(22NXBMZ04)。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守正”是前提,“创新”是突破,在顺应时代特点的发展进程中,不断深耕传统文化发展规律,以符合日常实践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激发民族文化的时代价值与...
关键词:守正创新 传统文化 实证分析 火草纺织 
忠孝仁义:论古代中华政教之精义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学报》2023年第5期36-41,共6页狄芮 孙振玉 
忠孝仁义为古代中华道德要目,其约总之义,不仅在于其以基本之义,代表了道德细目的多样为言,更在于其自身就包含纲常名教的“精粹微妙之义”。四目之中,齐家治国在孝与忠、立人之道在仁与义、以及所包含的政教之精义在互爱互敬。四目之中...
关键词:忠孝仁义 中华政教 精义 
时间长河中的伏羲:从象征符号到人文始祖被引量:1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期70-78,共9页狄芮 孙振玉 
宁夏回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年度项目“新时代宁夏地区优秀传统文化滋养文明乡风路径研究”(22NXBMZ04)。
在我国的伏羲乃至古史神话研究中,于传统史学(考据学)方法之外,尝试哲学诠释学和话语分析,具体是分别存在真实和话语真实,而对话语真实持“如其所是”的尊重态度,从“符号—意义”“存在—真实”“话语—观念”角度,把伏羲的内涵做传统...
关键词:伏羲 象征符号 人文始祖 
生活方式、国民礼仪与宗教中国化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期69-79,共11页孙振玉 张明辉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伊斯兰教思想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15ZDB124)。
中国生活方式是一种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取向的中华文化的方式,中国国民礼仪是这一生活方式的伟大象征。如今,在宗教私人化比较普遍的表现中,中国的宗教、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应当立足于私人或个人生活领域,积极回应公共或...
关键词:生活方式 中国国民礼仪 社会话语权 宗教中国化 
新时代中国语境下宗教的社会适应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期36-45,共10页孙振玉 李醉海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伊斯兰教思想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15ZDB124)
宗教是人以之创造自己的一种文化形式,这种创造离不开社会语境。新时代中国的社会现实要求中国宗教必须坚持中国化发展方向,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中国宗教要在保留自身目的的同时适应并整合社会目的,在复杂行动体系中协调各种原本矛...
关键词:新时代 中国语境 宗教 社会适应 
明清之际伊斯兰教中国化的“以儒诠经”模式被引量:1
《中国穆斯林》2020年第1期33-42,共10页孙振玉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伊斯兰教思想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15ZDB124)中期研究成果.
明清之际的以儒诠经,内涵之中历史地出现了一个特殊知识群体,自然地包含有四个目的、两大手段和三种具体作为,用话语表述,该文化创造模式可以解释为:明清之际我国伊斯兰教的以儒诠经,是回儒这个文化兼通的特殊知识群体,立足中国,采用汉...
关键词:明清时期 “以儒诠经”模式 伊斯兰教 中国化 
李亦园先生的“民间文化”观念与情怀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5期43-47,共5页孙振玉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伊斯兰教思想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15ZDB124)
李亦园先生关注中国的民间文化,并基于此形成了自己完整的文化观。他毕生都在思索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引导转化为现代社会之所需,这一点与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文化建设精神是十分契合的,有助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充满...
关键词:民间文化 内涵分析 文化假设 
主持人语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9年第1期1-1,共1页孙振玉 
迄今为止,人类的经济生活,大体上可以用“自然经济”和“市场经济”两个概念来描述。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是一个分水岭:农业为“本”的年代,与城市手工业相关的商品交换,总是被视为“末”业;工业社会以来,这一关系完全被颠倒了。...
关键词:主持人 工业社会 农业社会 经济状态 经济生活 市场经济 自然经济 商品交换 
“民族—宗教—政治”负面关联性的内在逻辑剖析——基于反对“三股势力”的视角被引量:1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1-6,共6页孙振玉 王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伊斯兰教思想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15ZDB124)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正处于旧的秩序被打破,新的秩序正在形成之际,这给一些民族分裂主义分子带来了可乘之机。在"民族—宗教—政治"之间,形成了一种负面的连结,即民族、宗教和政治三个方面在消极负面意义上的彼此...
关键词:民族 宗教 政治 反对“三股势力” 
未竟对话:“文化中国”的新时代思考被引量:2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5期38-42,共5页孙振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伊斯兰教思想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15ZDB124)
李亦园先生自有的中国文化观,为我们呈现出一个"中国文化三层次均衡观念的模型",这整个模型是一个和谐统一体,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致中和"。基于李亦园先生的模型,立足于中华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从产生文化凝聚力的视角出发,...
关键词:文化中国 中国文化三层次均衡观念模型 新时代文化中国的观念模型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