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勇

作品数:29被引量:56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学校教育家校沟通家庭教育德育视野德育更多>>
发文领域: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期刊:《煤炭高等教育》《伦理学研究》《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网络文化价值观被引量:2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74-78,共5页陈勇 陈蕾 
社会主义网络文化价值观包括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因此,坚持社会主义网络文化价值观应注重主导性与多...
关键词:互联网 网络文化 社会主义文化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 荣辱观 和谐网络 
网络技术的文化价值浅论
《领导科学》2012年第12Z期58-60,共3页陈勇 陈蕾 陈旻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博士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育基金资助
当今世界,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国际互联网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为人类造就了一个全新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生活环境,具有经济、政治、军事等多重价值。而在网络技术不可估量的多重价值之中,...
关键词:网络技术 多重价值 通信技术 文化价值观念 人类社会 价值理想 信息技术 计算机技术 虚拟环境 电脑网络 
科技异化消解途径初探被引量:1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32-36,共5页陈勇 严春红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科技异化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其所带来的危害越发凸现,使现代人类社会所面临的相关问题日益严峻。这种情况下,如何消解科技异化、防范其所带来的危害,就成为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和逐步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从揭...
关键词:科技异化 根源 科技人化 路径选择 
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思想初探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64-66,共3页陈勇 严春红 
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思想是在其实践哲学基础上提出的配合无产阶级革命的具体理论,它是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学说的继承和发展。他认为任何社会集团要想获得和维护政治领导权就必须首先占有文化领导权,而文化领导权的占有,主要是通过社...
关键词:葛兰西 实践哲学 文化领导权 知识分子 
建构可持续消费模式的原则与内容略论被引量:2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11-15,共5页陈勇 李春燕 
建构可持续消费模式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一个需要从多方面加以探讨的重要课题。结合我国实际,本文初步提出并阐述了建构可持续消费模式应遵循的六个主要原则和应包括的五个方面内容,以期推进人们在和谐社会构建过程...
关键词:和谐社会 可持续消费模式 以人为本 和谐消费 循环消费 
科技伦理失责问题探析被引量:1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32-35,共4页陈勇 郭玉松 
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催娩了科技伦理学的诞生,也引发了学术界对科技发展中伦理责任问题的思考。本文主要考察科技伦理失责问题,对失责问题凸显的时代背景作了较全面的介绍,对失责问题的种种表现作了较具体的归纳...
关键词:科技伦理 责任 失责 
德育视野中的家校沟通和互动(下)——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互动被引量:3
《煤炭高等教育》2006年第2期5-9,共5页陈勇 贺军生 
基于上篇家校德育沟通的论述,家校形成有效的合作关系,则取决于家校双方的互动及其程度。本文着重阐述互动的内容和着力点、互动的原则和艺术性、互动的载体和科学性,最后探讨了互动的评估及其可行性。
关键词:家庭 学校 德育 互动 
消费活动伦理意蕴探析被引量:6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8-13,共6页陈勇 黄嫱 
消费不仅是一种经济行为,它还具有伦理意义。消费活动与社会道德状况密切相关。消费心理总是一定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幸福观的体现,反映一个阶级或时代的道德风貌;消费行为总是对社会产生一定的道德后果;消费方式总是影响着一定阶级或时...
关键词:消费 伦理 消费心理 消费行为 消费方式 
德育视野中的家校沟通和互动(上)——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沟通被引量:6
《煤炭高等教育》2006年第1期9-13,共5页陈勇 贺军生 
学生德育的家校沟通和互动,是新时期新阶段加强学生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之一。当前研究和探讨加强家校德育沟通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家庭和学校在德育沟通中各自担任重要的角色,家庭和学校德育沟通、互动将会给学生德育带来重要的、积极...
关键词:家庭 学校 德育 沟通 
“科学传教”及其对中国近代科学的影响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109-112,共4页陈勇 郭玉松 
明末清初,受政治背景、文化前提等因素的制约,耶稣会士采取了“科学传教”的在华传教策略。他们的“科学传教”活动历时200余年,其间经历了初始、兴盛、衰落三个阶段的起伏变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使他们的传教活动达到其...
关键词:耶稣会士 科学传教 科学 影响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