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璐

作品数:7被引量:10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大连外国语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英译本《所罗门之歌》《牡丹亭》翻译研究二元对立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更多>>
发文期刊:《大连大学学报》《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外语教育研究》《小品文选刊(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所罗门之歌》中莫里森黑人观的二元对立空间解读
《德州学院学报》2018年第5期88-90,96,共4页王璐 王绍平 
大连外国语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YJSCX2016-028)
《所罗门之歌》(Song of Solomon,1977)是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为数不多的以男性作为主人公的作品。在这部作品中,莫里森有意呈现了众多空间上的二元对立,每一对空间对立无不饱含着她对黑人历史的认识、对现实的思考以及对黑人男...
关键词:《所罗门之歌》 二元对立 空间表征 黑人观 
“黑皮香蕉人”的“变形记”——《所罗门之歌》中奶娃在空间变换前后的伦理缺场与重建
《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11X期104-105,共2页王璐 
2016年度大连外国语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黑皮香蕉人”的“变形记”——《所罗门之歌》中奶娃在空间变换前后的伦理缺场与重建(编号:YJSCX2016-028)
《所罗门之歌》(Song of Solomon,1977)是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为数不多的以男性作为主人公的作品。在这部作品中,莫里森呈现了奶娃在南北空间变换下其自身伦理特性的相应改变。北方的空间属性使奶娃的伦理特性呈现混乱的状态,而...
关键词:《所罗门之歌》 空间 文学伦理学批评 缺场 重建 
《所罗门之歌》中奠里森黑人观的二元对立空间解读
《小品文选刊(下)》2017年第10期62-64,22,共4页王璐 王绍平 
《所罗门之歌》(Song of Solomon,1977)是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为数不多的以男性作为主人公的作品。在这部作品中,莫里森有意呈现了众多空间上的二元对立,每一对空间对立无不饱含着她对黑人历史的认识、对现实的思考以及对...
关键词:《所罗门之歌》 二元对立 空间表征 黑人观 
《牡丹亭》两个英译本的态度资源分布对比研究被引量:4
《外语教育研究》2016年第2期36-40,共5页霍跃红 王璐 
2014年度大连外国语大学科研基金重点项目"跨学科视阈下的译者研究";项目编号为2014XJZD01;2014辽宁省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大连外国语大学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培育计划: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文本情感资源分布对比研究--以<牡丹亭>两英译本为例
本文借鉴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评价理论,以态度系统为评价标准,对美国译者Cyril Birch和中国译者汪榕培翻译的汤显祖"临川四梦"之一《牡丹亭》的两个英译本中的评价态度资源进行分析。目的是通过对比分析两译本体现在词汇方面态度系统资...
关键词:评价理论 《牡丹亭》英译本 态度资源 
汉籍外译中的东方情调化翻译研究——以《牡丹亭》两个英译本为例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年第10期306-,共1页王璐 
本文选取《牡丹亭》最为著名的白之和汪榕培的两英译本,对比其在两译本中的翻译方式,提出日后推介汉籍英译行之有效的翻译方法。
关键词:《牡丹亭》 翻译应对策略 
叙事学视角下《阿Q正传》的英译本研究被引量:6
《大连大学学报》2015年第2期76-81,共6页霍跃红 王璐 
2014年大连外国语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
《阿Q正传》是鲁迅先生的代表作品,其叙事技巧既独特新颖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译者对原作整体叙事技巧的把握和处理能够影响作品整体艺术效果的创造,因而从叙事学视角研究翻译作品可以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准确地解读原文。然而,现有文...
关键词:叙事学 《阿Q正传》 人物话语表达方式 叙述视角 
近三年国内翻译研究回顾与展望
《海外英语》2014年第22期161-162,共2页王璐 
近年来,我国的翻译研究成果丰富,研究视野更加开阔,该文对中国期刊数据库中以"翻译研究"为主题的学术期刊进行检索,对中国2012年至2014年的翻译研究现状进行概述,同时指出现今我国翻译研究的不足之处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对以后的翻译...
关键词:翻译研究 回顾 不足 展望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